top of page

2014/10/16|范特喜微創文化負責人鍾俊彥

 

巷弄裡的Fantasy

  • 講者 | 鍾俊彥

  • 時間 | 2014/10/16(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我們認為一個城市的進步,不在於豪宅蓋了多少,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能不能時時感受到幸福的小氛圍。」他是鍾俊彥,三年前,與朋友們共同合資創立「范特喜微創文化公司」,專攻老建築空間大改造,同時引進一批年輕人才加入,在地駐點。如今草悟道周邊老巷弄成為台中都會區最熱門的休閒據點。

在范特喜1~9號店及綠光計劃中,包含各種複合餐飲、繪畫、插花、植栽、書店、手工木作、冰淇淋、咖啡等個性小店進駐,今年也將首次加入旅店的元素,引進旅店經營。范特喜說,想要透過更多分享的空間,讓更多努力創作庶民生活藝術的人,得以發揮與實現夢想。

筆記分享

過去的二十年鍾總長期在土木工程管理領域,一路走來都在摸索新建築與舊建築之間的平衡。「城市的進步,不在於豪宅蓋了多少,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能不能時時感受到幸福的小氛圍。」這是一位在范特喜的承租人,租了一年以後有感而發的心得。

 

鍾總介紹了公司簡單的人事組織,17位工作人員中除了3位行政人員外,有一半的同事來自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背景、其他還有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及國際企業學系共同組成。范特喜會選擇在台中設點,也是因為之前的工作就外派在台中,因此對於台中的人脈與資源與地理環境相較別處更為熟悉。

 

◆ ◇ ◆ ◇ ◆ ◇

 

一開始成立范特喜的時候,商業模式非常傳統,就是找一棟房子、拉皮、賣掉。但走到現在,是「結合社區營造與產業鏈結的生活聚落與服務平台」,會有這樣的過程,是因為一開始偶然找到了一個閒置空間活化改造,對於老房子一點都不狂熱,一開始的動機起念其實是來自一個商業的計算,例如買一棟房子可能花費600萬、拆房子要多花1000萬,賣出去頂多賺到2000萬,當在一個核心地段,土地價值高、房屋價值低,所以當時計算以後決定不需要拆掉舊房子,整修房屋即可。

 

那考量老舊房子要做甚麼用途呢?可以做咖啡廳、做旅社,但算完收益後發現不符合實際效益,因而決定用做辦公室。當時因為誠品即將進駐,許多年輕創作者期許在這附近找3-5坪的店鋪,但當時週邊的環境並沒有這樣的條件,剛好十分符合范特喜初開始規畫的房屋坪數,因此順水推舟,房屋在一個月內全租出去了,過了四年,這些店舖都還繼續存在。

 

當這樣的模式延續了兩年後,出租房屋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所以取得銀行信任,能夠再取得銀行資金去改造更多的房子。對於初創業者來說,這個模式幫了很大的忙。

 

後來為了永續發展,閒置空間改造後結合「微型創業」與「生活創意」,共同成立『育成服務平台』,與進駐單位共同找尋創業資金,協助他們陪伴、輔導營運、找資源、跑銀行,因而產出太多的人事成本,但是源源不斷的創作來源該從何而來?當遇到行銷通路、企劃設計後,這些手創業者能夠堪的住挑戰嗎?因而發現拼造型、拼工藝技術,這些年輕人都無法與市場競爭。因此又進入下一階段的轉型,開始向外拓展,到宜蘭烏石港結合過去鄉村「社區總體營造」與「傳統或地方產業鏈結」。這個計畫影響到綠光計畫的招商,雖然看似都一樣是小店鋪,但與過去的差別是,范特喜117巷是由范特喜直接面對年輕創作人,在綠光計畫中是讓范特喜先去面對成熟的製造業,再由他們去結合年輕創作者,中間多了這一層,納入了阿里山茶行、紡織工廠等等,他們擁有非常厲害的生產技術與材料,成為了廣義的Co-working Space,在這樣的結合之下,儼然讓週邊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活聚落。

 

◆ ◇ ◆ ◇ ◆ ◇

 

當時勤美誠品尚未進駐,范特喜擬定了合理的選址方針與社區改造的計畫:

1.第一個亮點,選擇「市民廣場」做為適當的"Power Center"為發展起點。

2.對周邊環境做地方文史調查,發現草務到週邊有許多不同宗教的聚集場所,以飲食來說都要到慶源村這樣的老餐廳,當時供應這間餐廳或學校的飲食源頭都附近,因此從117巷跨到向上北路,現在跨到模範街,其實以過去的生活圈而言是同一個脈絡的。

3.從勤美誠品為中心走路15分鐘,半徑約一公里為大框架,以6米巷弄為主要目標,因為6米巷弄車速會變慢、人的走路速度也會變慢,因此把大馬路從英才路、向上路、美村路、中港路都去除,以此向內盡力地去爭取租屋機率。

4.以多棟可形成聚落來考量,不再是以單棟建築物來思考,以人的步行可到達的範圍做為社區範圍,才能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活聚落。

 

范特喜的演進模式:商品→店鋪→聚落→旅行→生活。現在范特喜有50-60個店鋪,假設每個店鋪可以逛10分鐘,加上中間休息的停留時間,大約可以花上半天時間,如此一來短期的停留可以形成旅行的概念,長期的停留就可以形成住宅。

 

◆ ◇ ◆ ◇ ◆ ◇

 

從台中到清水、到宜蘭烏石港做海洋地景、美濃茄苳、到日本做瀨戶內海藝術季,希望能夠提供承租人有更多元的表現平台,因而范特喜仍不斷向外拓展腳步,透過合作、展覽提升更多機會。

 

最後跟大家分享了范特喜在改造空間的初衷,希望空間不能只是被利用,而是每個房子都要結合一個核心概念,可能影響未來十年二十年,例如銀髮族、傳統製造、廟宇、社會關懷等等,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包含青年返鄉、解決人口結構失衡、解決隔代教養問題、改善老人照顧與城鄉差距的問題,而不只是請年輕人來開間咖啡廳、開個二手書店如此而已。

 

范特喜的空間使用,每十間店就鋪設一處喘息空間作為創作者駐店的場所,一條巷子只做20-30%,讓住宅與商業區域混合,不會太滿、也不會像純住宅區。未來在街區空間規劃,將會讓販賣區域集中1-2間店、其他有的可以做課程、有的做工作室、有的做餐飲店、有的做書店,讓彼此店面之間不會是拉力,造成資源的浪費。

 

現在的范特喜店面中,有的是成功的範例,有的也是比較有待加強的部分,今天分享許多范特喜空間的使用到商店的策略到未來的計劃,希望這樣的營運模式與經營方法能夠對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借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