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中2050

2015/01/08|羅時瑋

 

  • 講者 | 羅時瑋

  • 時間 | 2015/01/08(四)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2050的台中,是甚麼樣子呢? 

 

2014的台灣社會,經歷了太陽花學運、食安風暴、1129政治洗牌等重大衝擊。2014的建築圈,有吳明修建築師與漢寶德先生相繼辭世,台中歌劇院與BRT的落成、老街區復興運動持續風起雲湧、國際思維與在地文化的交織與碰撞。

 

21世紀已然經過了第一個10年的洗禮,對於轉動的現在,逐漸匯集成形的力量、與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現下是一個甚麼輪廓? 立基於2015,對於『現代』是否從而能有一種新的觀點或概念去理解當下甚至未來,我們與生活空間及社會場域的關係? 

 

2015年第一場「生活建築系列講座」,我們邀請了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羅時瑋老師,從1/ 峽圈文明的中台灣都會、2/ 21世紀中社會文化想像:以「交換」的觀點、3/ 紛歧的現代性:亞洲新文明的參與 等3個子題,來分享他對當下及未來的探索,也希望藉此開啟一個建築人思考未來生活空間及社會場域的討論。

 

講師介紹

羅時瑋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筆記分享

羅時瑋老師談到台中2050的想像
從大範圍交通峽圈的概念探討中台灣的都會區發展
台中近海卻也因為盆地關係離海
市區關係漸漸從火車站向西擴張,朝向水湳、中科、東海,再到大肚山一帶,最後連接到台中港及海線地區
從峽圈範圍關係可以發現台灣的媽祖文明(海洋文化)也傳播到日本、泰國、菲律賓
老師舉了一本書的例子「與中國無關」其實書中內容講得全部都跟中國有關
意思是我們要懂得自我治理,而非統治
先弄清楚治理自我的範圍到底多大,才有足夠眼界可以看清楚世界

◆ ◇ ◆ ◇ ◆ ◇

在21世紀的資本論中「分配」的思考
依照過去25年的財務分化率計算,將會在2050年達到7.2%,2100年達到59.6%的高度分化
必須改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與體制,超越「資本-國族-國家」系統
才有可能讓世界永久和平(期望)
以「交換」的觀點來漸漸取代「生產」觀點

交換有分四種模式:
互酬式交換、支配式交換、商品交換、共享經濟

◆ ◇ ◆ ◇ ◆ ◇

未來的城市型態即將會發生第三次的工業革命──全球在地化
網路與物聯網(通訊網路+能源網路+物流網路)的共享經濟
資源不再獨有而是共享

未來台中的2050期許能夠治理
1. 盆地+流域,發展東岸
2. 開放網結,峽圈台中、東亞台中、世界台中
3. 社會資本,重視教育(國民教育/生活教育)、醫療照護、綠色能源

我們都會經過2050,三十五年後,我們期許自己站在甚麼位置甚麼視野
也許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對未來開始有些不一樣角度思考的生活想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