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裡的都市學家
2015/09/08|黃鵬飛
-
講者 | 黃鵬飛
-
時間 | 2015/09/08(二)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到商店裡去,看看商店裡發生甚麼事--那裏正隱藏著無數平凡老百姓的夢想、生活與行動--了解它們,你就更了解台灣。」 詹宏志「城市人」
麥 當勞進駐台灣超過30年,不管你喜不喜歡,懸掛在大街小巷騎樓上方的紅底黃m、笑口常開的麥當勞叔叔與兒童餐、得來速、甜心卡、以及現在打了通電話就可以 在家開心吃大麥克的種種,見證了台灣經濟轉型、人文需求轉變、以及城市發展變化,同時也如教科書般教戰了一個品牌隨著時代的變動而做的種種策略調整。
黃鵬飛先生,從早期參與麥當勞的銷售及展店策略,到目前閱讀並進行無數商用不動產的開發與營運策略規劃,將在9/8(二)晚上7:00,以麥當勞為例,透過一個品牌的生命發展,描繪一個商店與在地城市生活及經濟人文的綿細關係。
◆講師介紹
黃鵬飛
商用不動產經歷二十年,曾任多家商用不動產開發管理顧問公司,專長開發策略、規劃及評估,商場市調評估規劃、招商和經營管理,多年來深入亞洲各城市,以專業獨到的眼光透析此項產業的趨勢及未來發展。現為思路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筆記分享
麥當勞一開始會從商圈角度或者都市發展角度來看地別的優劣,這個概念與當時七八十年是比較新的概念。民國八十年上下台灣連鎖店剛起步,麥當勞算比較完整的把合作加工制度完整實踐出來當時要升官或升級都一定要到美國去受訓,也奠定了台灣培育了一批菁英團隊根基,現在也開枝散葉到各行各業去了。我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從品牌生命週期看麥當勞的開店策略今天主要把過去展店的那段時間與大家分享
◆ ◇ ◆ ◇ ◆ ◇
麥當勞進入台灣市場31年,一直都是速食業的龍頭老大,為什麼要突然撤出台灣?其實台灣的主管們也都不知道。台灣麥當勞的管理權其實是在中國大陸,肯德基也是。媒體上都是說可能這是一個外資撤出的徵兆,或者台灣房地產市場已經見頂。
這些都是「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看法,麥當勞近年來獲利一直在下降,也試過很多花樣,但依舊無法改變2018年將全權經營比率從81%提升到90%,相當於全球要出售3500家直營分店,其實在中國,2008年開始就逐步改為授權,約去年底授權經營分店比率已經提升到20%。也就是屋純屬全球一貫策略,並非特別針對台灣市場設想。
品牌的成功也是失敗的主因,因為變化太少了,再怎麼變都是這些材料而已,試圖要創新又沒辦法為人所接受麥當勞的菜單其實有400多種,但因為賣不好所以也沒有拓展出來麥當勞是1955年戰後時代的品牌,切入市場時是全新的概念,推出時也符合消費市場與時代背景,在美國紅一段時間後進到台灣,在美國是難民階層會在麥當勞用餐,環境非常差,對台灣而言,這樣對應的方式不符合民情。麥當勞把經營理念都濃縮在QSCV(Quality, Service, Cleanness & Value)。「標準化」讓麥當勞在全球暢行無阻。
過去在美國受訓時,各部門都要上課,開發部門課非常輕鬆,但營運部門很辛苦,所有流程都要背得一清二楚。不健康的餐飲、垃圾食物、吃麥當勞會變胖,綁死了麥當勞根深蒂固的形象,即使賣了生菜沙拉等,也沒辦法扭轉形象現在最大的競爭者是便利商店
◆ ◇ ◆ ◇ ◆ ◇
生命週期成長看開發策略,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一開始麥當勞是被定義為休閒產業,而非速食產業,所以第一家店開在敦化南路與民生東路附近,是金融行業最多的地方。希望基本盤消費者可能是外國人吃過麥當勞的顧客可以帶入在地消費者。
定價上比較算高單價,策略是比較休閒性的所以大家開始會在假日的時候因為要慶祝節日、鼓勵小孩或有額外收入,才會舉家去麥當勞用餐,所以當時麥當勞都會找比較大牌的建築設計師設計,可惜現在那些店都收掉了。當時的年輕人更以進麥當勞打工為榮,以前會去麥當勞是非常榮耀的事,一方面鐘點費比較高,二方面可以學到體制管理。
一開始的選店址都在主要商圈區域,後來進入到成長期時就快速開店,選擇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城市,包含桃園、台中、高雄等,成長期後段往二級商圈開店,再來是各縣市第二好的商圈開店。到成熟期就更快速的開店,而現在麥當勞已經幾乎是在衰退期。
環境也有些改變,以前最好的商圈現在可能已經不是最好的,所以到了後期已經不開大店,後期都只開標準店。除非在百貨公司、醫院、機場等地開的店都比較小,一間店營業額一年至少要6000萬,一家投資設備大約要3000萬,而當時很多投資設備都由過外進口,所以早期在百貨公司不可能開麥當勞,因為沒有這麼大的營業額,沒有那麼大的空間來支撐。後來成本逐漸下降,變成2000萬也可以開店,就慢慢的展店變快。
但是開店要小心,很可能第一間店開會賺錢、第二間會賺錢、但開到第三間就三家都一起賠錢了,主因除了人口衰退外,也可能因為競爭者不斷加入。
當初麥當勞要求3年要開300家店,而且一間店都簽約20年,這在台灣當時的狀況是非常困難的,但他們真的做到了。有一間店開在裕元花園酒店旁邊,在高速公路以西,所以很多商務會議都會約在這裡,高速公路下來就到了。東海大門其實曾經開過一家麥當勞,後來被學生抗議,速食文化不能進東海校門,被趕了出來。後來陸續在高雄、台南開店,當時在台南發起了「台南美食保衛戰」,不歡迎外來的店,一直以來台南的店營業額都是全國倒數的,即使地點很好也一樣。在成功大學旁邊有一間台南人自己開的漢堡炸雞店,號召台南人要吃台南人的食物,生意就非常好。1984年1月28日,臺灣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臺北開業。它是孕育臺灣管理層的搖籃。現在,臺灣的麥當勞餐廳數量已超過350家。
西門町店開在轉角第二間,一般麥當勞不會這樣開,所以老外對此非常有意見,當時租金貴店也小,以老外的觀點要考量未來競爭者是否會進來,有的人覺得麥當勞在炒房地產,因為只要麥當勞在的地方就會增值,可其實以麥當勞的客流量程度,並不足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其實麥當勞在開店時都會審慎評估最有發展潛力的地點,看都市發展的程度決定下一個點。
台中市是科博館前面的館前店第一間先開,以前那裏是魚市場,曾叫做全國商圈,後來有人稱是SOGO商圈,現在叫勤美商圈,而無論怎麼改變,他都是處在城市往外拓展的第一環,所以當時城市規劃已經到那邊了他店就開在那裏。一個城市發展好了以後,慢慢切入到生長期初期,開店策略就會開始選擇各縣市最好的商圈開店,可能是在城市的邊緣開大店或者選在最熱鬧的地方開店,例如基隆店、新店、永和、桃園店等。也有的店會開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這來自得來速的想法,旅遊路線、工業生產路線或店家,這些顧客群就可以開店在熱鬧市區的邊緣。
在台中開店先從五權路、忠明路、文心路到現在的環中路,這樣的城市發展。後來近年來麥當勞轉型黑色麥當勞,也開了McCafe,但是因為賣的東西還是一樣,所以轉型都不成功,與其如此不如直接開新品牌的店還比較快。以前麥當勞都會設置兒童遊戲區,主打兒童餐、兒童玩具,這塊在國外行不通,因為國外不鼓勵小孩吃麥當勞。
到了成熟期麥當勞打價格戰、也曾經賣過飯、便當等。速食業發展迅速的原因,包含外食人口增加、多元化需求、人民所得提高、生活型態改變、產品標準化、方便迅速的服務。所以麥當勞最大的競爭者不是同業,而是便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