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循環式方舟與生產性景觀

2016/05/25|鍾德頌

 

  • 講者 | 鍾德頌

  • 時間 | 2016/05/25(四)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高速增長的趨勢依舊延續,全球人口不久將要邁向80億大關,雖然世界糧食生產能力普遍提高,農畜產品生產增長態勢強勁,供給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將農林漁牧複合式生產,並以循環共生的智能技術為手段,將是現今世界農業的主要趨勢。

 世界各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擴大,農業的國際化趨勢漸強,但因環境的惡化,地球耕地面積不但無增長,反而嚴重縮減。重點在於世界的水資源供需錯置失調;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造成主要農產輸出國欠收、全球空氣;工業;農藥及水污染問題嚴重。且糧食這種大宗貨物多半無法使用電力來海空運,將來就會因汽柴油運費無法負擔的問題,而人類歷史上糧荒往往是戰爭的理由。

為了區域糧食安全,許多國家想到的辦法就是對外國圈地種糧。今日設計專業者應該思考如何以自身環境規劃與造園技術提供對策, 挺身應對氣候變遷;糧食危機以及物種滅絕的問題作出相關對策。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鍾德頌建築師

 

1984-1988 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1992-1994 取得哈佛大學景觀建築碩士學位。
1994-1996 於Carol R.Johnson Associates, Inc.景觀事務所工作。
1996-迄今 兼任東海大學景觀學系講師。
1996-迄今 成立人境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Center for Landgene Design。
2000-2014 兼任逢甲大學建築系講師。
2009-迄今 朝陽大學都市設計暨景觀建築系景觀業師。
2000-2002 文化大學景觀系數位景觀模擬。
2001-2002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數位環境媒體製作。
2012-迄今 中華景觀設計師協會理事長。
2012-2014 雲林縣政府都市設計委員。
2000-2001 台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筆記分享

循環式方舟與生產性景觀這個題目並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個古人延續下來的智慧。我很相信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oseph Eugene Stiglitz(2001)說過的一句話「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一是美國高科技產業,一是中國的城鎮化。」,也因此我發現了很多「食衣住行育樂」的轉變,我舉幾個例子,右圖是西螺的果菜市場,他們一直很希望不要再讓菜市場燈光陰暗、烏煙瘴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需要燈光來照蔬菜,這樣賣相才會好。他們希望的是像荷蘭的花卉市場一樣將所有的蔬果用電動車聚集在一起,接著再到拍賣場所進行拍賣。但實際上現在的狀況已經進步到從網路接單、生產包裝、物流一條龍的狀態,所以小盤、中盤、大盤和荷蘭花卉市場的那套方式都不需要了。再接下來的農業,都會仰賴機器人和無人飛機來工作與偵測,使用大數據來管理農業。而未來將會出現糧食危機的問題,而這是因為當未來沒有石油時我們沒有能源來供給運輸,所以造成我們有錢買食物卻沒有錢供給運輸的狀況。未來衣服等物品生產工廠可能都是黑的,因為都是機器人再替我們生產。未來建築可能使用3D列印來蓋房子,未來移民到火星因為沒辦法運送水過去,所以也是使用3D列印來蓋房子,未來的建築工法即將改變。另外未來建築、都市會出現一層像薄膜的批覆,為了隔絕外在的空氣汙染和有害的物質。隨著這些科技的發展交通也會機器人化,學校也即將瓦解。而這些改變能給環境規劃設計者什麼樣的機會和幫助呢?現在交通的成熟,這些公共設施能讓我們橫貫歐亞。針對城鎮化這件事情,新型城鎮化的對象是農村、農民、農業發達地區的移居市郊,基本上它不是蓋新都市,而是針對這些對象來做更新。而我們面對汙染和氣候變遷,我們比中國還要早十幾年開始面對,所以能提供他們作為借鏡。而我作農業這幾年,遇到三個不同的宗教團體來找我協助製作末日方舟這個東西。我自己也很納悶、疑惑,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要我真的做”方舟”。

◆◇◆◇◆◇

《生產式景觀》

我們以前做景觀大概是利用太陽能、雨水收集、風力、植物工程這些事,但現在我們”真的”要做景觀要做這事情就不只這些,我們還必須執行魚菜共生、水產生鮮蔬果銷售、美食餐廳,讓景觀結合觀光農場,使其成為生產型商場。將農業轉型、深入其生產過程的每一環節並納入景觀的做法,讓整個生產過程不僅是生產也能是景觀。這樣的概念也沿用至城鎮的規劃內,使整個都市的生產系統有著景觀的面貌。

 

《都市設施農業》

做建築的人大多都在城市做建設,做景觀農業的人大多都在農林綠地,但現在我會建議各位要把眼光放在兩個地區的交融、城市農業、設施農業。對台灣來講,921地震後所有的房子幾乎都是五層樓,一樓是店面、二三四五樓為各層住戶,屋頂就可以利用圖內的魚菜共生的ROOFFARM系統來種菜。而這個面積種出來的菜剛好就是一家四口一星期的菜量,這個系統也考慮到了廚餘、蚊蟲吸引的解決來達成系統的循環、也能在屋頂觸發與其他住戶的交流互動。但這個系統還是失敗了,因為有材料、尺寸與建築施工產生移動困難的問題,但這並不是不可行,只是需要修正。另外提一個銀座蜜蜂計畫的故事,銀座有一位擁有許多房地場的富豪,因為經濟不景氣沒有人與他承租房子,因此感到鬱卒搬到鄉下散心,一次散步的過程看到有人在養蜂,而對養蜂人傾吐了自己都市內房屋租不出去的問題,養蜂人感嘆地說「這麼多的房子多可惜啊,如果能讓他用來養蜂就好了!」富豪想著有何不可呢?於是回到都市將所有的房屋內、陽台種滿了花朵進而開始養蜂,然後在房屋一樓開始開設蜂蜜蛋糕的店家,而且特別強調要不要觀看樓上的蜜蜂養殖。也因為這些花草的茂盛,讓整個周遭環境變好讓人想移居至此,因此活化了整個社區和經濟。

 

《綠建築溫室創新》

我們剛剛提到的巨大都市披覆荷蘭正在做這件事情,這個東西絕對可以養活很多人,所以我就需要想該如何讓他在披覆內形成循環,唯一需要跟外界接觸的就是陽光,水這些都能內部循環,那對好的綠建築其實就是溫室。那為什麼要做球型溫室呢?因為夏天跟冬天的循環都非常好,而且蒸發的水都能夠回流到內部重新利用,而球型溫室的結構也非常輕好組裝也不會破壞土地,也因為它很輕所以將他設置於水面上,也不會受到漲退潮影響。這樣的溫室再面對下雪也因為球形結構不怕被雪的重量壓垮,但保溫卻不夠,因此尋求到了市面上非常常見的緩衝材料泡泡紙再進行修改製作特殊的泡泡紙來進行球型溫室的保溫。

 

《綠能導向環控農藝》

有一部分的人認為台灣應該要使用環控型的農業,因為這樣就不怕颱風不怕天氣影響而影響生產的品質和數量,台南的蘭花生技園區就是使用這樣的方式。而我們看到的植物工廠,能看到的都是溫室內部的東西,但重點是在旁邊的這些設備和資源,而這樣的生產方式一定要夠節能才能存活下去。這樣的技術荷蘭也有,原本蝴蝶蘭的生產是由荷蘭再做,但近期又重新在台灣復甦,為什麼呢?因為荷蘭太冷了,所以需要耗費很多的資源來種植蝴蝶蘭,因此乾脆讓台灣種植。通常在寒帶、溫帶國家發展出來的溫室再面對台灣的氣候都會採裝設冷氣的方式,但使用冰霧機噴出來的水氣既可以調節溫度又可以澆水,而且不必消耗過多的資源。接著哈爾濱和大慶的人就開始找他們來解決,在那樣的環境之下有沒有什麼能做的?也被提出在冬天零下三十度的情況下要生產七個月的糧食這項難題,首先注意到的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居民是怎麼得以生存的呢?蒐集農業的廢料後再堆積至地窖裡悶燒,得以讓屋內溫暖。利用這樣的原理再結合陽光日照黑管、二氧化碳導入岩床吸放熱和藻類池的應用形成燃池。我們做這些事情並不是要到災難發生之後才感嘆還好我們有做這些事,而是在那之前就能讓這項機制能夠好好的運作。我們就是在這個綠色能源生產系統去做利用,而最厲害的是如何讓他開闊。

 

《農業綜合體》

城鎮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農業綜合體,但這其實就是城鎮化的轉換。我們必須讓天空、地底裡的循環是合理的狀態。在做農業之前必須先將系統架構想清楚再開始設計,這就跟做空間的人會畫泡泡圖再開始做設計一樣。而在災難來臨之前這些大型的”城市綜合體”要幹什麼呢?他平常可以生產可以具有娛樂功能,但在災難來臨時他具有救災中心的功能。接下來開始弄垂直的植物塔,除了植物塔的基本空間,我也加入一些其他的空間機能。而找我執行這個案子的公司是一間柴油空調公司,正好植物塔生產生殖柴油、也需要空調,而業主又能提供關於這一部分的技術。而十年後整個植物塔周遭的新區建設起來之後,這個植物塔就不再是植物塔了,就不需要塔的作用了,這時候他就能恢復成寫字樓等其他的空間作用。

 

《生態多樣性農園的設計》

這是一個新型態蓋都市的方法。你們有聽過工業區跟農業區可以在一起的嗎?沒有,因為工業區太毒了。台西在六輕工業區旁,臨癌率不亞於麥寮,但補助全在麥寮上,我們便開始思考能不能救台西呢?做碳捕捉利用二氧化碳、利用廢熱、廢水導到我們規劃的區塊養藻、養魚,而這些藻類也能將水裡這些不好的物質給處理掉,而我這些環控型的魚池結合太陽能板讓他能夠循環,因此我的水也不需要跟外界接觸,內部的水也就是乾淨的水不受六輕汙染的影響,讓台西有機會翻身。接著我遇到一個業主,他做的是苦茶油,苦茶油是最棒的油,但最困難的是苦茶油的果跟花市同時生長,造成採集非常困難,所以價格才會非常高,所以未來會需要機器人來替代人力做這些事情。接著分享一個建造都市的故事,有一個人跟政府批了57萬公頃的土地,跟政府保證說要做綠化,但這些都是沙漠地,在這裡做綠化只有一種辦法就是種沙柳跟檸條,而種植這些植物有需要水和肥料,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接著發現獺兔非常喜歡吃沙柳,因此聘請當地的居民來養殖獺兔,接著再利用獺兔的皮、肉延伸出其他生物的食物鏈循環養殖,而農業變成產業再變成觀光再轉成地產,最後成為都市。接著來提北緯18大農業計畫的概念,在這個緯度上的土地沒有冬天四季如夏,一年能有三穫。因此我們在緬甸找到一塊3600公頃的土地,我們這個大農業只種稻,你看圖片上的顏色為什麼有三種顏色呢?因為它沒有冬天,所以春稻跟秋稻會出現在同一塊土地上,也因此每天都有人插秧。並使用無人飛機來替我們管理、巡視,有人會詢問我這樣會不會蝗蟲一來就全部遭殃了呢?但這塊土地3600公頃,他已經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所以並不會害怕蝗蟲,反而歡迎他來,蝗蟲一來就會被這裡的生態系影響而死亡並成為這裡生態系的糧食。台灣的農業是小農,所以遭受到蟲害時就很容易打亂生態平衡受到影響。但我是大農業的時候,我的生態系就是最強勢的。而透過這些無人機累積每天植物生長的大數據,再結合老農的經驗與智慧,大農業穩定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周邊的環境就有都市便誕生了。那我講的這些內容,並不是真的有一艘船還是什麼太空梭載具,但我每個基礎所發現的,都讓我覺得它是方舟,而且它給我的回報都是很快速就能夠回本的。農業是個好生意,但必須各行各業的人投入進去,很多人都覺得這應該是農夫的事情,但其實這中間的環境規劃到經營建設有太多太多的機會需要我們一起去完成。

◆◇◆◇◆◇

Q:有沒有什麼最想要告訴大家的三件事?

 

首先,農業是門好生意。第二,將自己本身的專業與農業結合。我們農業目前有太多需要科技整合的事情,不需要下田,只要把科技整合好,整個農產過程有太多可能結合科技的地方。第三,一定要相信方舟。誰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災難,但事情發生的時候總要有個地方能夠收容人,都市本來就需要防災系統,我們就姑且稱它為方舟,當然平常他要是娛樂空間也沒問題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