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0|許佐夫、紀金山
新興服務業時代來臨!!
-
講者 | 許佐夫、紀金山
-
時間 | 2016/07/13(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
2016第三季生活沙龍「長照是一個新興服務業 」
策劃人:謝昆霖-享實做樂創辦人、龔紋莎-艾波學院總監
一部日本廣告中,一對老夫妻在山中住家的門口開心等待著,一台計程車抵達,老人家帶著購物包開心上了車,車子往前,鏡頭帶到駕駛座,沒有人。
這不是靈異片,這是一個無人車團隊的形象廣告。它揭櫫10年內:「長期照顧將以一種更為全面、時尚、高科技而且充具人性關懷的方式,引領未來產業的轉型調整,以及一個主流生活方式的改變。
「長照是一門好好的生意」這是我們想對這個社會溝通的核心概念。
長照不是悲情、無法創造價值的社會福利、不是非靠納稅錢不可的賠錢貨。相反的,從住宿、飲食、旅行、娛樂、教育、日常用品乃至精品名牌等等各個面向,先進國家或部分創新技術社群逐漸發展出許多以長期照顧為主的生意。這是一個新興產業及服務業的崛起,也是一個更為全面的價值革命與社群合作。
在這一次的沙龍中,第一場向大家介紹世界日歐美的長照產業案例。第二場我們顛覆一般講座的做法,導入工作坊,邀請以長期照護為核心關鍵技術的社會產業,同時直接引導社會大眾進行商業合作提案;第三場是提案發表,讓大家針對長照議題討論商業合作的可能性。
少子化+高齡化,讓這個世界到了非得接受長照生活的轉捩點。一個新的時代來臨,邀請你們一起進行這場社會設計。
-------------------------------------------------------------
1《長照可以不是你想的那樣!》
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和長照有關,長照是未來充滿生機與商機的新興服務業。
時間:07/20(三)晚上7-9點
內容:第一階段,我們透過 紀金山 教授對先進國家老人住宅開發與服務設計的案例研究,看到超高齡國家已經做了什麼?我們也同步安排了台灣長照服務的先驅-多扶接送創辦人 許佐夫 先生,分享他在這個創新領域開疆闢土的經驗。因此,第一場的目標是幫你的大腦重開機,不要再以為「長照」是一個社會福利工作,我們希望你知道,長期照護是產業、是生意、是硬趨勢,是每一個領域都可以跨入的、充滿生機與商機的新興服務業。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許佐夫
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畢業,12年影視節目與紀錄片製作經歷。因為家人的需求赫然發現國內無障礙的服務付之闕如,與其抱怨與等待,不如從自己開始做起。創立「多扶接送」,將「服務業」的精神帶入「傳統租車業」裡,讓【孕,幼,老,輪】能夠真正使用到受尊重的交通服務。
紀金山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好好園館創辦人。 長期關注老人及弱勢團體議題,並致力於解決台灣老人長期照護人力不足問題 著作:《高齡住宅服務與創新模式:美日經驗對臺灣的啟發》、《非營利組織導入社會企業的行動:臺灣福氣的個案研究》等
筆記分享
多扶接送創辦人-許佐夫先生
我的很多前輩老師說,不要這麼相信別人,要簽保密協定,但我還是做了一個決定,我不會簽!因為我過去念大眾傳播,畢業之後一直在拍廣告電影紀錄片,因為家人生病所以開始創業投入這一行,當時我甚麼都不懂,從零開始,怎麼會我頭破血流七年過後懂了一些事情,集合成專業卻反過來變成門檻不讓人家進入這個專業。所以我樂意和大家分享,因為我們做的非常細,有本事大家就來學吧!
我拍電影12年,八年前在山上拍原住民小朋友的紀錄片,當時我接到一通電話說我外婆摔倒了,這打電話叫我怎麼辦?叫復康巴士卻因為沒有身障手冊所以不能使用政府的社會福利,但申請身障手冊快則3-6個月,慢則8個月都有可能,在緊急情況完全沒有任何支助,於是我創業了,我是台灣第一家民營自費的接送單位,我要服務沒有身障手冊的家庭!
但我們現在還是很辛苦,大家可以把我當失敗、錯誤的案例,千萬不要把我當做社會企業的模範,因為我現在還搞不懂社會企業是甚麼,有一天醒來報上寫著多扶是社會企業,我們很榮幸被政府歸類為社會企業,所以我們一些錯誤的經驗是今天分享的重點。
我一定要做「比社會更社會,比企業更企業」的事情給你們看!
多扶現在的三大服務:一般醫療接送、多扶無障礙旅遊、輔具租售平台,這些都不是我設想的,是乘客拿著鞭子鞭策我們提供的服務。多扶接送是台灣第一家全年365天24小時都可以接受預約服務的,可以帶乘客去吃飯、去洗頭、去旅遊、去醫院復健,客戶把我們當作多扶嚴選,講話有一些公信力,於是開始正式面對輔具租賃。可能是因為拍紀錄片的職業病,讓我喜歡注意一些細節,我們送客戶到家裡面,發現客戶都有一個毛病,家裡都有「兩套」輔具,兩個拐杖、兩個輪椅、兩套復健床,原來因為在醫院情急之下會購買一套,病情穩定之後又再買一套更適合的身形、狀況的輔具,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是用租的?因為賣的利潤高,而且省去維修的費用,但是我的目的是讓客人有勇氣出門,於是在我們多扶看的道的輔具一律都可以租。我有一個優勢,輔具租賃不賺錢沒關係,只要不虧本就好,因為我讓客戶有安全的輪椅、戴護具出門,他就有勇氣去旅遊,旅遊是我們現在重要的獲利方式,這也是我們到現在載浮載沉可以活到現在的原因。
各位會發現我到現在沒有講到任何一個「殘」字,前陣子有個活動是一句話惹惱身障人士,我得到第二名:「哎呀!你坐輪椅還有這麼高的創造力,真是殘而不廢阿!」殘而不廢是歧視而非稱讚。創業之後發現,我原本以為我的客戶是坐輪椅的人,後來發現其實「孕、幼、老、輪」都是我們的客人,創業沒有訣竅,就是應變要迅速。
◆◇◆◇◆◇◆◇
這個行業有什麼變化?兩年前我們推動一個職業運動,復康巴士都是服務老弱婦殘窮,我們和職籃、職棒等單位合作,自己毛遂自薦拜託大家來用我們的服務,後來發現以往這些虎背熊腰的選手覺得自己不需要這項服務,但是我提供輪椅讓他們去復健,以往他們需要24天才能再上場的復健週期,現在只需要20天就可以上場。你可能會覺得這4天沒什麼,但是NBA比賽明星球員如果四天沒辦法上場,週邊商品、廣告等產值影響非常劇烈,如果你有這個意識,就不會把自己侷限在老人、長照、銀髮、身障,這些傳產服務都和生活有關。
有一次晶華酒店打了一通電話來把多扶全包了,因為國際口足畫家把金華酒店全包了,但是交通方面要如何服務他們呢?台灣有三間提供復康巴士:台灣租車、伊甸各有300-400台復康巴士、多扶只有10幾台,但是最後他們選擇跟多扶簽約合作,因為我們在這些國際貴賓來的兩個月前,協助晶華飯店副總,把資料調出來,幫每位貴賓客製化房間服務,從開門方式、床的翻身方式、輔具使用等。這些貴賓順利圓滿回到各國之後,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感謝信,這個經驗告訴我,老人雖然在團體裡面是少數,但是把這些少數照顧好,他帶給你的CSR(企業社會責任)是非常亮眼的!
無障礙移動有水平和垂直,大部分政府只有考慮到水平,沒有想到垂直,水平移動小至如何從馬桶到輪椅、馬桶到輪椅,大至如何A點到B點,到旅遊,都是水平的移動。垂直小至一樓到二樓,大至整棟公寓,所以如何做到無障礙服務,必須立即去思考。我們通常有個毛病,到每個地方分享一定會提早到,第一件事情一定是跑廁所,先看看環境是否無障礙。
◆◇◆◇◆◇◆◇
我們現在火辣辣熱騰騰正在精彩上演的,現在我們多扶內部正分兩派在打仗,Uber從一年多前開始跟我們聯絡要合作,在杭州叫Uber會叫到船,在杜拜會叫到直升機,Uber在各地找亮點,台灣也需要找亮點!台灣的亮點就是越來越老了,所以他推出「Uber Assist關懷優步」找一家在地的公司來做教育訓練。他找我合作因為想要分散風險,把責任分散掉。最後我們決定跟他們簽約,簽約當天多扶的電話就被打爆了,我一一解釋,Uber車輛非法,所以我跟他們車輛沒有任何牽扯,但是我幫Uber教育訓練,因為我自認為台灣沒有人比我更在意老人跟身障服務的細節,如果今天我拒絕了,他們一定會找別人去合作,但我不放心別人沒有我們的水準,於是我願意承擔這個風險。第二,Uber把自己定義為服務輕度身障,包含輪椅、盲人朋友,他們把多扶定義為中中度身障服務,我自己打的算盤是,因為人的身障和老化是不可逆的,一旦今天你喜歡Uber Assist的服務,兩年以後越來越老化越來越肢障,你會開始使用多扶的服務,因為你知道Uber Assist的司機都是多扶訓練出來的,你對我們有信任感,當你需要我們的服務,我會是你第一個優先選擇的對象。
這是非常傳產的服務,如何用自己的想像力把服務跟時代接軌,讓使用者跟被照顧者都得利,這才是長照所為身障服務有機會的地方,如果總想著如何拿政府補助,到最後傷害的一定是自己。最後請容許我重複這句話「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這是我們公司的精忠報國,到哪都刺在身上,以上謝謝大家。
◆◇◆◇◆◇◆◇
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老師
今天我開了一整天的會議,因為朋友們創造了一個2025聯盟,我們現在在做社會架構的串聯,因為只靠政府不夠,政府會告訴我們很多美好的事情,但其實現在什麼都不做,也不會發生太嚴重的事情,因為我們現在是處在有史以來最好的人口紅利期,收最多的稅、付最少的錢。可是很快的,到了2060年,扶養比會升到幾乎1個人養1個,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工作所得除了養自己之外,還要養一個不工作的幼老,特別是老人。我研究的是組織社會學,從組織角度去看,現代的社會是一個組織的社會,組織有一定的穩定程度,若能建立好的組織載體才能解決社會問題,現在如果沒有對此有新的社會設計,未來就會很慘。
誰來照顧?是全民的議題。一位女孩子投書報紙,描述媽媽說,舅舅要媳婦照顧,媳婦不用上班,每個月領三萬元,所以希望她以後回來照顧媽媽。她婆婆則打從新嫁娘的時候什麼都給,希望她以後好好照顧婆婆。嫁為人婦的她,想到未來50歲要照顧兩邊的父母,想起來心情就覺得沉重。台灣目前最主要的照顧,外勞已是主角,浮現眼前的照顧情景是外勞推輪椅帶老人到公園,老人曬太陽,外勞樹下滑手機。我常想這麼認真工作一輩子後,老了兒子媳婦會怎麼對我。於是我覺得,應該把我的智慧用來解決我也會面對的這個社會問題。
文化觀念的影響,台灣老人獨居比例低,美國、芬蘭老人獨居比例很高,因為先進國家老人自主生活是美德,在台灣則是可憐。歐洲發展很好的居家服務系統,支持老人獨居,美國則發展完整的連續性退休社區,讓獨居老人得到比較好的照顧,而台灣習慣依賴孩子,實際上關起門的照顧,常不足為外人道,不一定真的有好的照顧。
根據統計,老人住機構的意願,隨教育程度而增加,健康的時候,願意者約22%,失能後願意者提升到40%。但老人入住機構的比例,實際上卻只有3%以下。機構是什麼?是從早到晚做什麼事情都統一安排的地方,生活得減少個性和自主性。針對全球共享的在地老化和去機構化理念,台灣普遍想法是減少機構服務,但實際作法卻導致跟世界背道而馳的情況-老人照顧機構大型化。因為機構數越來越少,床位數越來越多。去機構化是應從降低大型化機構規模著手,像日本就努力把機構變小,讓機構像一個家。
台灣的長照設計要處理一些問題:第一、「在地性不足」,老了,你會期待住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跟一群老人住在一起嗎?我太太的祖父生前最喜歡到台中水楠市場,他說看人走來走去很有趣,如果可以在地化,有豐富生活,活著就會更有趣。第二、「機構化」,從早到晚做什麼事情都被統一安排,這樣應該是很乏味,每個人的個性和自主性是很重要的。第三、「患寡,也患不均」政府提供的服務,有些地方沒有,就算有也不夠用。第四、「有,不合用」,服務內容太零碎沒辦法整合,家中一個老人但服務單位有5-6個。第五、「有,不好用」,在制度化的服務裡面,提供一樣的服務,不一樣的人當然不能維持原來的生活模式。
◆◇◆◇◆◇◆◇
這些照顧服務落差的來源:
1.服務品質不佳:產業欠缺良性競爭
2.服務彈性和整合性不足:科層制度的限制
3.服務創意不足:專業的框架。
4.服務資源不足:社會的整體視野。
現在政府的安排,應該不會未來大家想要用的,社會一定要自己去變形來符合需求。對我來說,我希望還沒老的時候,可以把未來老時的事情可以先搞定,不用麻煩到兒子們。學界對老人住宅規劃目標是給老人有安定、安心、安全的生活。規劃原則:社區化、去機構化、單元化(一個老人照顧的單位不超過6個,盡量維持自主性)、個室化(每個人有自己的房間,有生活的隱私)。
規模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從照顧機構、老人住宅到居家服務來看,服務規模逐次變小,當然成本也跟著上升。假如果沒有發展老人住宅,社會只有機構或在宅服務,服務就是從機構化跳到在宅服務,是很明顯的斷裂。想像一下,如果你獨居在家,但突然有點失能,大概沒得選擇只有機構可以去。但是如果我們有各類型的老人住宅,就有光譜式的安排,有較符合自己需要的選擇。老人住宅跟老人院有何不同?老人院只有一張床,屬於總體組織,但老人住宅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房間,有私密的空間,照顧有隱私,有自尊自主性。這個設計會考慮到健康期、障礙期、臥床期,在日本會用一般宅、服務宅、照顧宅、老人住宅、與終身住宅來思考,我更想做的昰終身住宅。未來有機會的話,會試圖做更進一步的努力,希望建置「出境事務所」,住在那邊,甚至會有符合你所期待的往生安排。
台灣其實不用太煩惱高齡社會的因應問題,因為台灣到了2025年的時候才會進入老人20%的超高齡社會,但日本現在就已是25%,我們可以從日本找到他們各種經過市場考驗的因應措施。日本現在老人照顧的主要模式,包含了介護介護老人福祉設施(台灣的養護中心)、介護老人保健設施(護理之家)、介護療養型醫療設施(慢性病院)。非醫療型住宅:服務性高齡住宅、老人之家(收費型)、養護老人之家、低收費老人之家、高齡失智症團體之家。
日本老人各類住宅設施變動趨勢,失智團體家屋自2000年起就一直穩定成長,現在有11萬多個,但只住了17萬人,平均一個失智團體家屋住17個老人,規模算小,所以需要仰賴政府補助和介護保險,要由社會福祉法人來經營。付費老人之家是前陣子蠻多的住宅設施,老人以付一次入住金方式住進機構,但糾紛和照顧虐待漸增。而附服務老人住宅,則是用月租賃費加保證金的方式。這種2011年開放的附服務老人住宅,設施核定數和入住人數,則是爆炸性成長,現有6000多個住宅體,提供18萬房。
這類服務性高齡者住宅事業主體,以看護業最多(46.1%),這是因為專業需要,一開始雖然不動產業興趣最高,但後來發現蓋房子是專業,但照顧人更麻煩,所以大多以合作方式來支持。服務性高齡住宅的發展基礎,是因為不同需求而長出不同的服務,有的服務型老人住宅只提供一種服務:生存確認。因為日本常聽到已經變成了白骨了都沒有人發現的孤獨死案例,於是有這種生存確認的服務。或者有的老人住宅提供供餐服務、家事服務、生活商談服務、陪病服務等,基本上加越多的服務,收費也就越高。
◆◇◆◇◆◇◆◇
日本高齡者住宅案例:
1.Benesse Style Care公司(巧虎巧連智):2000年正式介入長照領域,資本額1億日元,銷售額872億日元,他們本來是做幼教產業,現在有267家老人住宅。若以這類的業者利潤大約10%來推算,整體收益也很驚人。所以當大家都在想要做為全球服務的跨國企業時,其實為在地服務也是一種不錯的模式。
2.世達志附服務高齡住宅:不動產業者,剛開始進入的時候也是作收購,而後整合,從健康宅開始做。
3.東京建物的誠愛院:房間強調泡湯文化,因為太受歡迎還規定每個人一週只能泡三次。
4.長谷川自費老人住宅:新的價格破壞者,以前這種附服務老人住宅推出時,一個月平均約日幣24-25萬元,他推出的價格入住費0元,月租金日幣18萬9000元,發展快速。
5.伸江福祉會高齡者複合設施:非常的貼心,他們做老人照顧要求的就是愛、個別性、自主,非常用心的注意到每個人的需求。一進入空間就是咖啡吧台,有個大庭園,地毯式拼貼型的可以更換清洗,對社區開放免費的會議室使用,給工作人員有育兒空間,坐輪椅的人也有特製的泡澡設施,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做配餐。
◆◇◆◇◆◇◆◇
美國老人住宅案例:
美國不像台灣強調很多日間照顧,反而發展出很多護理之家或入住型的照顧社區。
1.Burcham Hills,CCRC是連續性照顧的退休社區,創辦人是第一個入住者,獨立區入住者主要是70歲以上,如果身體健康下降,會轉到協助型單元住宅,更嚴重之後再轉到醫療住宅。這些都不限單身,可以夫妻一起入住,假日家人也可以來拜訪入住。在每一個角落都有免費取用點心飲料的地方,護理之家有生理監視設備,寵物治療、園藝治療,平均入住費用台幣15萬元。
2.Gunnisonville Meadows,Blended living創辦人是大學教授,因為不滿護理之家樣態,找鄰居一起合伙蓋了這個Blended Living,現在這位鄰居的母親也住在這裡。在大雪的密閉空間裡,房間都聞得到香氛味道,照顧人員說她們會把讓房間有臭味的東西一產生就放到室外,這樣子的照顧比例約2:1,入住費用一個月約台幣18萬。這個老人住宅和幼稚園、才藝班、校園、牧場都混合在一起。
3.Grange Acres Low-wage,相對於有錢人有高品質的自費照顧,美國政府把資源集中照顧中下階級,這種低收入老人住宅收費是沒有一定標準,大約是每人自己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而都住得起,環境也不錯。台灣現在想做普及、平價、優質,其實很難,資源重新配置是長照的重要課題。
◆◇◆◇◆◇◆◇
我現在在做的是好好園館,目標希望讓大家好吃、好好睡、好好供錯、好好休閒、好好講故事,這個住宅預計今年十月會動工,如果想買給爸媽住,現在是最好時間,現在若成為特別股股東,可以優先選房,入住金永久打八折。因為我們希望員工、入住者都是股東,從而取得一個最平衡的價格。園館不是老人院,是青銀共創的創新住宅,要推動生活美學。最近已有很多正妹來好好園館拍照,以我們的貨櫃園區寫故事,而成為台中最爆紅的拍照景點。我們跟弘道談好八月底,要一起辦一個全國據點表揚活動,帶老人來這裏拍照。
我相信佛法的存在,雖然今天我講的事情都是表相,但是透過這些分享,希望引動大家動心,所有的事和物,都是人們的心創造出來的,只要有心想做事情,就一定做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