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08/31|大賀淳史

 

十年的建築航海-高雄~台北~台中

  • 講者 | 大賀淳史 伊東豐雄事務所在台負責人

  • 時間 | 2016/08/31(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2004年進入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後, 於第二年參與高雄世運會主場館以及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競圖。並於2005年年底以第一名取得兩個設計案, 之後則成為台灣此兩個設計案的主要負責人。目前進入事務所已十三年, 若要說明於事務所內的工作,則必須提到我所參與的台灣案件與我在工作上的成長與發展。從高雄世運會主場館開始, 經過台北國貿廣場之後再進入台中國家歌劇院。我在台灣的建築航海歷程約十年, 現已近入尾聲,航海旅途中, 時而順風航行於汪洋大海, 時而被激浪所磨練, 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境。在這接近航海的最終旅途前, 我想跟各位分享我所負責的台灣案件過程中的建築航海紀錄,作為今日主要的演講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大賀淳史

1977年 出生於日本千葉縣

2002年 自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科畢業

2003年 第38屆Central Glass 國際建築設計競圖”新時代之圖書館”獲得佳作

2004年 自日本京都大學工學研究所建築系畢業

2004年 進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入所

2005年 參與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及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現稱臺中國家歌劇院)競圖團隊(2005年12月皆以第一名取得案件)

2009年“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新建工程”竣工

2011年“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廣場修繕第二期綠化工程設計”竣工

2016年年底“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幕

筆記分享

我在2004年研究所畢業之後進入伊東豊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進公司第二年之後就開始負責台灣的案子。十年的建築航海第一站是「高雄」,執行的案件是「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The Main Stadium for the World Games 2009 in Kaohsiung)」,簡報中的圖片是2005年競圖時的草圖。一開始的階段的方案都還是封閉的型態。後來伊東豊雄建築師事務所找來英國奧雅納(Arup)工程顧問公司(結構顧問),副主席Cecil Balmond看了我們所繪製的草圖後回傳了局部開放的手稿並說明希望世運館入口處的空間是打開的,結構應該要呈現帶狀的方式延續在基地中。於是我們根據Arup的提議將世運場館局部開放做了一系列的study,後來逐漸發展成連續性的螺旋結構形成屋頂和座椅,並在競圖時提出三個設計概念:都市公園(Urban Park)、開放式運動場(Open Stadium)、螺旋連續體(Spiral Continuum)。在沒有比賽的時候民眾仍然可以到這裡活動是我們提出的設計重點。構造的部分必須先打樁,再建造下部觀眾席構造,連續性的結構部分最後發展成馬鞍型態(RC曲支撐架構)並支撐著上部觀眾席構造和屋頂構造。以上是我們在競圖時所提出的內容,最後在2005年12月底拿到了競圖第一名。

 

2006年開始進行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的基本設計階段,我們調整了連續性的螺旋結構(Oscillating Brace)的密度和螺旋的方向目的是為了讓太陽能光電板能更簡單的架設到螺旋結構上。之後便到了台灣的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接下來的相關工作,當時與台灣的相關技術人員合作,將原本很複雜的3D變的很簡單、流暢,但當時我還沒辦法說中文所以在溝通上花了一番的心思,為了與技術人員討論決定行架的節點整理了很多的剖面圖和資料來進行溝通,有了這些資料整理讓團隊的作業變的更有效率,最後整理完成的結構與行架也變得乾淨俐落。

 

十年的建築航海第二站是「台北」,執行的案件是「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廣場修繕第二期綠化工程設計(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Square Landscape Design)」。世貿廣場原本只有一個噴水池和國旗,雖然廣場的面積很大但是無法將人聚集,大多都是經過,因此業主希望將廣場修改成讓民眾能夠到這裡休憩的場所,為此我們提出了三個設計概念:以牡丹花作為象徵、接續著原本的街道,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的休憩場所、對應不同的場合而形造出各式的公共空間。

 

世貿廣場的幾何造型是採用外旋輪線(Epitrochoid)加上螺旋(Spiral)所形成的,幾何造型的參數運算是使用Rhino+Grasshopper再進行線條的整理,因此這個案件中所使用的曲線種類有11種,施工的便利性也比自由曲線更有效率。線條的部分及作為步道的路徑,剛開始希望每一個線條跟線條交接的點會形成一個高差然後斷開,於是中心點的水池就會形成最高點,高起來的步道也可以做為座椅休憩。之後因伊東先生希望站在最外圍的人仍然可以看到牡丹花的花樣而將高程差做了調整,所以步道最後整體的高程大多是一致的。

 

十年的建築航海最終站是「台中」,執行的案件是「臺中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這個案子在2005年12月所提出的第一次競圖方案(臺中國家歌劇院競圖分為兩個階段)跟現在的樣貌差很多,當時的樣貌比較單薄且不流暢,這樣的原因是少了很多弧度的轉接點。第二個階段所提出的設計方案與現在歌劇院的樣貌較為接近,當時臺中國家歌劇院前長方形的公園也列為競圖範圍內,所以也提出了設置咖啡廳和休憩公園等設計構想。簡報中的圖片是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始設計前伊東豊雄所繪製的草圖,伊東豊雄認為歐洲的街道廣場很自然就會有表演、活動出現,很希望這樣自然的活動與氛圍能夠出現臺中國家歌劇院當中。也認為「看歌劇表演」在台灣是非日常的行為,因此打破臺中國家歌劇院內外的空間讓大家看見歌劇院所發生的事情進而引發群眾的前往和聚集,讓看歌劇表演這樣的行為變的日常。而伊東先生認為這樣的訴求跟洞穴這樣的空間概念很一致,所以才出現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造型。不過有個觀念是要釐清的,空間造型的生成是有原則的,也因這樣的原則才形成了像是洞穴這樣的空間,並不是我們想要一個洞穴就創造一個洞穴。

 

臺中國家歌劇院因造型特殊,結構強弱的概念也顛覆我們所認知的垂直水平的梁柱系統,事實上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曲面結構水平的部分越少結構就越強,反之則變弱,但建築中必定會有水平樓板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相互矛盾的問題使用了鑲嵌樓板及牆壁的方法,這個方法也同時解決了法規上被要求的區劃問題。競圖階段中結構顧問Arup提出鋼構加混凝土的混合工法來施作曲牆,但這個施工方法太困難而調整了新的工法名為「鋼筋桁架」,當時使用保麗龍球體填在曲牆中,建築整體的曲牆厚度以800mm為主。但Arup的結構部門為了了解更多且把握曲牆結構體的強度和流體力學部門共同商討, Arup的流體力學部門研究的範圍很廣泛, 過去設計了許多賽車,、女性內衣等。流體力學部門較關注如何將產品的結構減輕,這樣的結構概念與建築是截然不同的,根據Arup流體力學部門的研究, 歌劇院的曲牆厚度被認為200mm就已經足夠,但用剖面來檢討曲牆厚度時我們仍然認為200mm比例上太細,因此最後的曲牆厚度方案則採用400mm,對於應力較大的部分, 曲牆厚度調整為400~800mm之間, 結構主筋則調整為13~22mm之間。如此採用“因地而異”的結構規格,不僅可以得到非常仔細的結構分析結果, 並且同時可減少了許多混凝土及鋼筋的重量。

 

 

臺中國家歌劇院發包之後經歷了五次的流標後由麗明營造來承包,施工期間將歌劇院的平面圖分為29個部分,又將這29個部分為上下部成為58個部分,再將這58個部分拆解為小單元方便施作與運送。麗明營造在施工期間於工地現場搭建了一個小工廠,每天都在做鋼筋的電焊和桁架的雷射切割與組立。由於歌劇院使用的鋼筋量很多也很密集,所以使用一般的混凝土會灌不進去因此臺中國家歌劇院所使用的為高流動性的混凝土。

 

最後我想談談,歌劇院在8/26開始試營運,網路上出現了各種評論,好的、壞的我都看過,但對於負責處理這個案子的工作人員的我來說,我仍然對這片土地、對台灣、對台中充滿了感謝,這麼複雜的案子在日本根本不可能實踐,因此有台灣才有臺中國家歌劇院,有台灣才實現了伊東豊雄的夢想。伊東豊雄先生曾經聽住在仙台媒體中心附近的民眾說過「儘管沒有想要幹嘛還是自然的想去仙台媒體中心」讓他覺得很感動。因此,如果臺中國家歌劇院也能成為這樣空間,讓人自然的想要到那裏,然後碰見好的音樂、好的表演而有好的回憶、好的感受,對伊東先生而言、我而言就是最棒的收穫了!

 

古代的人類在自然的地形上生存或將自然做一部分的切開,從自然的環境中尋找生活的空間。現代的人類卻持續過著與自然隔離的生活。這次我們的提案並非要回歸退化至過去的生活、而是嘗試著尋找與發現不同於近代建築定律的規則。我們嘗試著將自然界裡的生物規則導入、展開於建築裡,期待能創造出更豐富多變的空間。

 

如果您看到這曲牆衍生出來的連續性空間而感到奇特的話,那是否也證明了我們現代人類長期過度習慣正交式座標下構築出的空間呢?生活在近代建築定律中所構成的現代都市的我們每每在綠意盎然的公園或廣場時,心情總是變得特別愉快輕鬆,那是代表了我們想要追求自然空間的渴望。我們相信,透過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建築體驗,可以成為人類重新找回具豐富自然生活空間的契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