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7|戴育澤、張道銘
經典建築的台灣狂想|第二講
-
講者 | 戴育澤建築師、張道銘建築師
-
時間 | 2016/07/27(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過去的60年,我們對於居住與建築的需求有沒有甚麼改變?
那些我們稱為的經典名作及建築特色,如果在臺灣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光景?
假如用台灣的建築法規檢討義大利的垂直森林以及新加坡的NewtonSuites等經典名作,會得到甚麼結果?
為此,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與艾波特別共同舉辦了經典建築的台灣狂想系列討論,以經典作品為引子,為中西方的建築差異切出ㄧ種新的討論方法。第一講我們邀請了戴育澤建築師、施植明教授及台中市政府建管科及都設科等相關人員齊聚一堂,從馬賽公寓及Lincoln Modern的案例分享開始,希望藉由不同面向的切磋分享,找出更多未來建築的可能。
◆關於講者
戴育澤
1984年-成大建築系畢業
1986年-成大建築系研究所畢業
1991年迄今-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2003年迄今 - 美商大方廣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
1999年-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2009年 -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兼任講師
2009年 - 逢甲大學建築學系兼任講師
2011年 -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兼任講師
2014年 - 文化大學建築學系技術副教授
張道銘
義大利建築師
比利時魯汶大學與義大利威尼斯建築學院 歐洲都市碩士
東海大學建築系 建築學士
長年在歐洲活躍於建築與都市領域。曾參與業界重要項目如法國大巴黎計畫、俄羅斯莫斯科新都心國際競圖、法國雷恩La Courrouze住宅區規劃案、義大利國鐵研究案、倫敦Meridian Water住宅區規劃案等等。
曾任職米蘭Studio Secchi-Vigano,倫敦Farrells,並曾任教於米蘭理工大學與威尼斯建築學院。現為B-OND建築與都市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筆記分享
從翻轉區域的垂直森林到新加坡Newton Suites建築綠化在近年蔚為風潮,戴育澤建築師和張道銘建築師帶著我們從案例中比較台灣在市場需求、法規及氣候上異同,從都市問題、都市規劃、設計概念、施工方法到細部設計討論台灣應該可以如何發展。
百忙中趕來的建設處、都發局的長官也向大家介紹說明相關法規及他們的願景,希望藉由這個難得齊聚一堂的機會多聽聽大眾的想法,只希望能多衝撞、討論出大家心中的台中願景又或者是台灣政府應該可以如何協助市民打造出理想的生活環境。
戴育澤建築師特別提出:「一流公司訂規格、二流公司改製程、三流公司製造商品」類比如果設計成為一種產業;回歸到市場供需法則,消費者、生產者、賣家之間的關係,如果消費者提出需求、生產者繪出藍圖、製造者蓋出實體,那為什麼我們會有不需要的公設選擇抑或花大錢卻沒有居住品質的情況呢?
曾在米蘭知名建築師事務所任職的張道銘建築師,帶著我們從最根本的都市發展開始去認識垂直森林:為了負荷交通運輸的需求,中央車站的搬遷使的Porta Nuova漸漸被遺忘;2004年三家知名建築師事務所聯合提出的計畫在米蘭都市更新計畫中得標,他們試圖解決都市快速擴張的問題:提出密集的都市跟森林的想像也創造出新的空共空間性質,提供米蘭城市吸引人的綠地,而垂直森林就是計畫中具有指標性的住宅大樓。
耗時11年耗資20億元的都市計畫,垂直森林當然也在之中大膽嘗試。從在20樓層高樓如何綠化這件事:種有量體的樹木、灌溉水系統、管線的配置在氣候條件上的限制到使用者付費擁有公共設施、維護管理上得費用及為了實驗結合綠化的住宅大樓的計畫是否具實用性而不只是噱頭事務所和佛羅里達大學合作測試模擬比例1:10到1:1植物在高樓受風受壓的情況。
當綠化成為風潮,面對的質疑也就越多。張道銘建築師從垂直森林中對比台灣普遍認知上大樓的公共設施比,米蘭垂直森林植物修剪的費用取代台灣普遍大樓住戶都要負擔的保全管理費或是健身房的維護費,而這樣的米蘭新市政高級住宅最為特色的是陽台面積幾乎是整個住家的一半,成為大家應該思考的使用需求供給條件。這樣的資本主義買綠地回家,為了樹這樣的不惜代價,也相對於歷史上因為中產階級沒有庭院而因為知識公眾利益的思想產生公園的背景而有所爭議;關於樹的被維護或不被維護或公共性或私人性,被提出的質疑或許會在垂直森林開始使用後得到解答。
相對於張道銘建築師介紹的垂直森林,戴育澤建築師也提了Woha在新加坡每5層樓一個空中花園的的Newton suites ,帶我們看看不同國家在建築結合綠化的不同狀態及公共設施或遮陽板的設計類型,戴育澤建築師直接帶我們從他蒐集的大樓平面圖對比台灣常態的住宅大樓空間、公共設施比率的高低比較、建商或房地產業在法律和供需成本利潤上的斟酌,看看消費者花錢買公設的事實和空間安排而受限的差異,帶我們了解今日的住宅大樓為什麼就應該是長方形的基本量體型態再切出公共設施勉強的在33%(台中的消費基礎)數值之間拉扯;他也邀請都發局建設科的公務人員從技術規則、都市計畫審議範圍解釋法規並細談不同法規細則之間的規範及評比標準,相對於其他國家可以大膽的綠化對比台灣在規範下或許可以提供的消費者的選擇。公務人員也希望藉由這次的討論機會調查及將可能倡導大樓中的露臺成為一種公共空間是否真的具有實行能力,還是會受限於台灣的氣候或建蔽率的法規。
「一流的企業爭取制訂規格及標準,二流的企業著重研發跟程序,三流企業生產產品」,戴育澤建築師比喻當設計成為一種產業,他希望從法律及請照程序中放寬解放因為規則而被綁束的設計型態;在大家踴躍的討論後,我們應該再仔細思考關於供需法則:關於我們有怎麼樣使用需求,從看不見的手的自由需求市場中,影響開發商可能可以給我們什麼選擇,而我們可以如何從中挑選最符合我們使用需求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