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黃豐隆-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
人文、歷史、烏日庄
-
講者 | 黃豐隆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
-
時間 | 2016/11/02(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2016第四季生活沙龍「烏日在地生活 」
很多人認識台中、認識烏日的第一個印象是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統建設,是南來北往的轉運站,甚或過去青春年少時在成功嶺經歷的軍事洗禮。但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很多蘊含深層底運的歷史文化、宜人的自然景觀、白鷺鷥的天堂筏子溪、深耕在地的藝術工作者等等。
第四季的生活沙龍,我們回到在地生活,邀請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烏日的開富力建設,希望藉由開富力建設對在地環境的探索,以「烏日在地生活」為主軸,邀請都市計畫專家X在地文史研究者X生態人文創作家,從不同角度切入、認識、欣賞在地生活與文化脈絡。
----------------------------------------------
烏日庄四百年歷史中,曾是平埔族的生活場域,亦是彰化縣城通往犁頭店、葫蘆墩等地的渡口,這裡也曾設置糖廠與五分車路,還留下不少典雅的古宅合院。如今,烏日成為高摙速鐵路與快速道路的交會點,宛如一個明日之星。
烏日,位於臺中都會地區外緣的小鎮,過去開發的步調較慢,因而留有許多聚落,以及深具傳統特色的宅第。早期這裡曾是中部平埔族的生活場域,清代大肚溪的河運曾設有小船埠口,是昔日彰化縣城與南屯犁頭店、大墩省城之間必經之地,日治時期亦曾設置新式糖廠「烏日糖廠」於此,人文歷史豐厚。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河川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有如身體上的血管,帶來水源、滋養大地。人類逐水而居,河川與生活、文化、交通與農耕灌溉等均有關連,如今還具有觀光與休閒的功能。
-
烏日庄、阿密哩、喀哩、溪心埧與學田等 小地名探源
-
大里溪、旱溪、烏溪與麻園頭溪 河川溯源
-
烏日三民路走一回 老街市場邊的美食小吃
-
從半路店仔渡口到高鐵烏日站 三百年來交通變遷
-
田野風光 烏日庄四季風情
-
傳統建築之美 合院古宅之美
-
烏日庄發展的一些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黃豐隆老師
創作理念: 貼近土地、傾聽在地的人文故事,省思文明環境對生活與文化的與影響,傳承、發揚鄉土文化的內涵。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資訊博士,現為國立聯合大學資工系副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為臺中市作家、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
筆記分享
2016/11/03 生活沙龍-人文、歷史、烏日庄
講者:黃豐隆
今天我們從人文、歷史、文化、休閒等角度來一起悠遊在300年來烏日的歷史!
烏日-這個地方名字很特別,太陽一般大家都認為是很亮麗光明的,這裡怎麼會叫烏日呢?
我們先從烏日的幾張照片來談:
1.聚奎居-這樣宏偉、美麗的建築,讓我們想去了解一下,想去走走,位於大肚山腳下、學田這個地方,這美麗的地方是誰蓋的?多久的建築?有什麼樣的人文故事在裡面?
若有機會去那邊看看的話,會對於這個地方了解更多
2.閩南式傳統建築-位於溪南地區-石螺潭(今螺潭里),未來這裡會蓋溪尾大橋(烏日通往溪尾寮),這是另一個不同風格、值得我們去了解。
烏日庄的位置,位於目前74快速道路與省道中心的地方,許多密密麻麻的河川,這裡的河川幾乎是台中市河川最密集的地方,中部市區的河川最後都要匯流到這地方,因為台中市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包含柳川、綠川、麻園頭溪、筏子溪、旱溪、大里溪...等,最終都要匯流到此處,大肚溪溪水最後注入臺灣海峽。
烏日地區有一條河川-大里溪,剛好把烏日的地形分成溪北、溪南,以這條河川來看,烏日庄剛好在國道一號與74號道路、和高鐵交會的地方,地圖中左下角是彰化縣、整個最下面的區域很廣泛。溪北發展興盛、人口聚集、大里溪以南,別人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溪南這個區域是今天河東明天河西,經常氾濫的地方,有個名稱「溪心壩」,在溪流河道的中間築壩-因此得名的。從圖上來看幾百年來烏日的發展來看,其實有很大的轉變。
從100多年前,在日據時代初期,這邊有渡船頭,之前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在烏日文史學會發現到一張照片,讓我重新對烏日過去中部地區開發的角色有了不同的認識。照片是日據時期,小小的船上,坐著滿滿的人,另外有一次在研討會中,看到一張文史資料照片,兩岸緩坡河川的沙灘地,河道不寬、兩岸平緩的岸地,判斷這是在烏日拍的。從這兩張照片看來,河川在當時扮演的角色和現在不一樣,過去由大肚溪出海口可以逆流而上,進到烏日,進到大里杙(今大里)與霧峰、太平等地方,烏日過去因為水利交通之便,雖然港口(竹筏的渡口)比不上鹿港,但是南來北往都需要經過烏日這個地方,它的位置卻很重要。
以前在南屯陸續進行很多田野調查的工作,透過影像訪查、也記錄了很多資料,也成立了「臺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今更名為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每年我們至少會出版一本刊物。我今天帶來了第9集-以北屯四張犁地區為主題;第12集-北屯「頭家厝與舊社」,捷運綠線台中北屯區段開頭處就是"舊社",當初我們有在舊社有做很多在地訪查,這本期刊封面的照片是日本時代的舊菸寮,以前在頭家厝、潭子、舊社那一帶有上百間菸寮,光舊社就有30多間,現在還看得到一間,位於北屯圳旁-江家詔安堂,本會與許多文史工作者、關心在地文化的人合力爭取保存一間下來,已列入本市市定古蹟了。這個是2011年拍的照片,最近我又再回去看看,知道以前訪問過的老人家,每天會騎車過去繞繞,看一看這一帶景物與菸寮,對他們來說,這裏的一景一物是充滿感情的,但現在這些景物已經消失迨盡,我們的刊物記錄很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聚落、建築...等等,對某些人來說這些再熟悉不過的景物,現在社會變動太快很多記憶都會遺失。目前由好多好朋友幫忙,協助已經出到第16本-「追尋大肚溪」,這和我們今天討論的烏日有很大的連結關係。
以前我們編輯探討文化,都用聚落的方式討論,但是以河川來看,真正的開發過程,老人家常講人類逐水而居、有水斯有財,利用天然的環境作為未來開墾的立基。我們現在深入一個地方,可以去流連忘返的地方、歷史發展的軌跡、讓我們去看看整個烏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些發展。
---------------------------------------------------------------------
從河川角度切入:
台中市的範圍北往南-大安、大甲、大肚溪、凡是有河川的地方,尤其是水郡的地方,都是聚落的地方。我們跟水分不開,水是生命、整個開發的源頭,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部地區的開發。
台中盆地是狹長的盆地,旁邊大肚山,右邊是竹仔溪、太平,烏日庄剛好在台中盆地西南側,地形上是比較低窪的,所以整個水路交通佔著最重要的樞紐。
中部平埔族的分佈
像苗栗的北邊「道卡斯族」,包含貓裏、通宵→ 山線 豐原、潭子、太平-巴宰族(12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他們的過年 可去鯉魚潭) → 海線-清水、沙鹿、龍井、大肚「巴布拉族」→大里、烏日-洪雅族 →海線:彰化 伸港、線西 - 巴布薩族。現在要道這些地方找平埔族的足跡有點困難,只剩下巴宰可以找到一些。
地名舊名:
清水-牛罵社
沙鹿-沙轆社
龍井-水里社,龍目井-道光16年(1836)《彰化縣志》中的八景之一。
大肚-大肚社→日本時代有大肚上堡(清水)、中堡(沙鹿與部份龍井區)、下堡(大肚)區域,這些地名都與和平埔族語有關係。
清泉崗機場(台中西機場)、水湳機場(台中東機場),南方就是烏日,整個區域裏面,烏日的水系特別複雜也特別多,從河川角度來看,河川的變化和整個聚落和整個地區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前幾天有報導講到台中市"康橋計畫",康橋就是以前旱溪的舊河道,中興大學南側,以前的旱溪是很重要的系統,現在的旱溪改道、注入大里溪,跟觀光、休閒、產業有密切的關係。
現在把時間拉回更早的時間來看,約在康熙35-38年間繪製、300多年前的康熙輿圖中,左邊大甲溪、中間大肚溪、右邊東螺溪(今稱為舊濁水溪),如果大甲媽祖北港遶境經過西螺、北港,都會經過到東螺溪。
最南邊散射出來是西螺溪,最北邊是東螺溪,中間差距80公里,所以可知早期濁水溪從前的河道改變居然有近百公里,早期的彰化整個是在濁水溪河域內,到日本時期昭和年間才把河堤、河道固定下來,河道不會像以前改變如此劇烈。
大肚渡船頭旁有個小的遺址-「營埔遺址」,不管是在大肚社可以看得到很像很多破碎的瓦片,有黑陶、甕的碎片,都是在當地田埂旁以肉眼就可以看得到這些早期的古物、遺址,「營埔遺址」文化層年代約在1500~3000年前之間。
台中市科博館屈慧麗主任的團隊,在西屯下七張犁附近開挖出安和路遺址,發現約4800年前的「安和阿嬤」。遺址文化層可分為四個時期-大坌坑-牛罵頭-營埔與番仔園等四個時期,臺中城市的發展可以讓我們對歷史可再往前推至5000年前左右,透過文物的出現,早期三、四百年的紀錄,這些都是很好的史料。
諸羅縣志(康熙56年-1717年) 諸羅山川圖上可以看到,大肚溪出海口稱為「草港」在鹿港北側約10公里處,大肚溪口-洋仔厝溪,因河道的改變,後來出海口移動到目前龍井的麗水里(台中火力電廠灰),大肚溪的出海口移動變遷約10多公里。
早期台灣各地平地上出現最多的動物-梅花鹿
從清代的番社采風圖(-康熙年間所畫的圖,清朝滿洲鑲紅旗人,巡視臺灣監察御史六十七(名字就叫「六十七」)使臺期間(1744-1747)命工繪製臺灣原住民之風俗圖。其中有一張圖,顯示當時台灣的平埔族拿著弓箭到荒郊野外去射鹿,稱作「出草」,緣由因為要射鹿必須進到草裡遊走。圖中也畫到台灣土狗,人們都用射箭的方式去抓這些鹿,當時台灣外銷最多的就是"鹿皮",現在看大肚溪附近,最多的植物就是"鹿仔樹"(做紙鈔的樹)-即「構樹」,也是以前梅花鹿最愛吃的食物,現在到豐原地區水圳旁與筏子溪一帶河道去看看,還有很多地方有這種植物。
台灣最早的平埔族都是母系社會,過去的社會制度大多如此。
舊社是在北屯,以前有叫「廍仔」的都是製糖的地方,何厝有蔗廍、廍後等。壓榨甘蔗的地方,用牛旋轉石輪,旁邊還有一間小的把甘蔗汁煮沸做黑糖。
現在的月眉糖廠旁有個五分車站,為什麼叫"五分",歐洲系統鐵軌大多是「標準軌」143.5公分,英制4呎8½ 吋的標準軌距。五分車路的軌道寬度只有標準軌的一半(76.2公分),有些鐵軌為10分之7(1.067公尺),而五分車站的是1.435公尺的一半,就是五分(指10分之5,一半),台鐵是七分的,而高鐵的鐵軌則是全軌,比較寬。
過去的台中市有很多糖廠,新的建國市場旁邊有台中糖廠、潭子糖廠、月眉糖廠、烏日糖廠、沙鹿糖廠,現在只剩下月眉糖廠還保留,當成觀光糖廠。
過去載運甘蔗的軌道(寬度76.2cm)以前用牛來拉車,一些輕便車道都是臨時搭建的,拖到鄰近的黑台,最後再運往鄰近製糖廠,過去種很多甘蔗,台灣第一個糖廠是 1902年的橋仔頭糖廠。又稱橋頭糖廠,舊稱橋仔頭製糖所,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原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烏日很特別,有烏日糖場(五分車路)、台鐵(1908年通車,今年高架化)、捷運綠線、以及高鐵,光這個地方就有四鐵在這裡。以前的五分車路也可以連接台鐵站,透過縱貫鐵路(台鐵)載到全台灣各地,烏日的鐵路文化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現在附近有新烏日站、高鐵、筏子溪聚落的文化都可以聚合在一起,各位有興趣都可以到那邊看看以前發展歷史的蛛絲馬跡。
當然現在烏日糖廠已經不在,但從前二次大戰當時美軍轟炸機要投射之際,都會空拍下轟炸的照片。從這張當時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現在的烏日最熱鬧的地方,當時看來是沒幾間房子。烏日糖廠建於大正11年(1922)在台灣戰後,民國49年(1960)就關閉了,前後約有40年歷史。以前糖廠有五分車路繞到嶺東科大前、再往北經水堀頭、林厝,黑頭仔小火車可以到達潭子糖廠、台中糖廠。台中的糖廠關閉的時間為:沙鹿製糖所(1942年停產關閉)→潭子(1953年停)→烏日(1960停止運轉),最後是民國78-79年關掉的台中糖廠。
下一張照片中,我們看到竹筏,竹筏中有抽煙斗的清代官員、旁邊有很多人(原住民)面帶微笑地推著竹筏,這就是最早的時候利用原住民勞動,雖經美化,一直以來清朝對平埔族他們勞務剝削的鐵證之一。
另一張照片中水牛拉車,這就是在烏日地區拍攝,以前的烏日從往南到彰化或溪南,會經過大里溪、烏溪、貓羅溪等,大里溪早期就是長這個樣子,要過河需要靠牛車拉著食物、貨品、人來渡溪。現在彰化要到烏日有個很大的橋-大肚橋,以前不在現在的位置,八七水災後因為橋斷掉,所以現在的大肚橋上移了300多公尺。
下一張照片婦女整排在這裡洗菜、洗米、洗衣服,都在溪邊,甚至渡船也在旁邊移動,從前的河水是乾淨且容易親近的,沒有任何汙染,旁邊的河堤也很原始,跟現在差別很大。早期的生活型態,以前真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現在都不見了。
以前的原住民結婚,慶典的儀式,平埔族稱另一半為"牽手"
全台灣的奇妙的地名都在烏日這地區:烏日、臘溪、阿米路、學田、溪心壩等,烏日從文化來看,原住民、客家、泉州的、漢族的文化融合,過去是河川樞紐的地方。
乾隆輿圖(1770) 大甲溪-大肚溪之間,以河川的急湍與危險性而言,哪一條風險比較高?其實大甲溪比較危險,真的危險、氾濫、河道較寬、遍滿危險石頭。在康熙36年的時候,河川都佈滿石頭,是一條非常險峻的河流。
1770年這張圖目前還是沒出現烏日,但烏日的一些聚落已經出來:柳樹湳、溪心壩、犁頭店,從這個角度來看,烏日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中部地區最重要河川:大肚溪、大甲溪、大里溪。大甲溪河道複雜,大肚溪在台灣河川長度排名第六,和中部地區發展密切相關。烏日糖場旁邊就是筏子溪,在文史紀錄裡面早期沒有這個名字,後來因為功能性才出現這個名字,若大家對筏子溪流域有點了解,他的源頭是從大甲開始,中間經過西屯一些聚落,最後南屯經過後到烏日會合。
從古地圖來看:
知高庄在筏子溪西側(忠勇路附近),筏子溪東邊是新莊,劉厝在筏子溪東側,往南是鎮平,水經過大社、豐原、葫蘆墩圳、大甲溪,終於找到這個古地圖中,烏日旁邊的筏子溪就是這一條。旁邊有打鐵庄、梨頭店、棋盤厝。
惠來,又稱「棋盤庄(旗杆厝)」-新市政中心(惠中路、文心路一帶) ,這裡也是艾波書院現在所在的位置。
過去到現在台中主要河川流域:大里溪、旱溪,烏日因水利之便,讓烏日在過去歷史裏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半路店附近200-300公尺,有個新莊,渡船頭在那邊,往北一些到貓羅溪有雙溪,現在的明道中學附近的五光里一帶,是河水經常氾濫之地。烏日的歷史200-230年的歷史從圖中可以看見。
烏日舊地名-現今區域對照
樹仔庄-樹德工商(修平)
番婆庄-大慶車站區域
九張犁-明道中學
半邊(平)厝-崇倫國中附近
新庄仔-以前的渡船頭
半路店-以前彰化縣城-梨頭店、葫蘆墩間古道經過的半途中繼點。
很多地名是平埔族,當時巴布拉族的南大肚社當時的語言所留下來的地名。
南屯溪(轆牙溝)/土庫溪範圍
烏日以前左下角彰化城→烏日庄→犁頭店→東大墩→西大墩
東大墩:復興路(以前的官道),100多年前通車,當時絕對很難想像100年後台中會鐵路高架化,現在烏日四鐵共構,鐵路出來以後慢慢影響更大,以前渡口的地方會消失。渡口在「半路店」附近,現在的74號底下跟筏子溪交界處,真正渡口在更西側約200公尺「新庄」一帶,烏日最南邊,靠近大里溪旁有個渡口,以前新娘要嫁來烏日,從前台灣民國30多年需要把新娘、轎子、嫁妝、媒婆一起上竹筏渡河。
◆聽演講的顏先生口述提供:小時候真的搭過渡船,在湖日村的地方,當時水很深,船很晃會怕!
◆◇◆◇◆◇◆◇ ◆
現今可看到大度橋(以歷史來看應該要改成"肚"比較忠於歷史)。
肥沃的土地有很多農作物,當地產很多洋蔥、蔬菜、高麗菜、蘆筍等,溪南地區到現在閩南建築還保留很多,烏日舊車站前的三民路市場,以前的鐵路照片現在是捷運的高架鐵路。
烏日的旗桿厝,當地姓氏:「楊」最多,匾額:「大夫第」、「文魁」,道光19年台中市第一個舉人-楊占鰲。霧峰-林獻堂的父親-林文欽,烏日過去貧脊,但是文風很頂盛。龍井的磺溪書院就是當初楊先生到當地授課,才有這個書院,各地聚落有不同姓氏聚集。
其實烏日附近很多地方還保有部分地區用溪洗衣服-寶山社區(寶山洗衣崛)、另有一個地區在烏日,冬暖夏涼的水源沒斷過,12月的微旅行就可以安排到這邊遊玩,體驗農居的生活。
溪北:三民路上三間古建築-台鐵烏日站長宿舍、區公所(日據時代的監獄所)、警察局
溪南:溪尾寮,以前印象不佳,感覺好像次人一等,但現在有-羅布森書店。
大肚山上有王田圳與知高圳,王田圳比較高,在半山腰的地方,水會跨過很多山坡-水景橋。
今天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講了很多烏日的故事,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們用很輕鬆的方式來分享烏日的人文景點,短短2小時我們講了烏日300年的歷史。
希望也可以聽聽在座朋友們分享在地小故事(分贈帶來的三本書,由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出版):
◆ 以前成功嶺眷村,生活不太好,以前都趁部隊集合,跑去餐事偷饅頭、麵包,後來老芋的士官長待在現場等候,騙我們同學要槍斃我們,要我們去挖地,本來以為要活埋,後來卻只是公差,最後挖完送我們一些食物。
也去成功嶺挖子彈,打靶完剩下的空彈殼有點危險,有時候會遇到未爆,但可以揀起來賣。成功嶺旁還有一些文化,學田路上坡那邊很多撞球文化。
◆ 剛剛老師有分享溪尾,我想分享羅布森、溪尾國小的故事,溪尾國小對我有個因緣,國小全校只有25位學生,但學生並不時什麼都不會,學校上上個月知道他們要去比賽 撞球、直笛,後來由我們婦女會捐款,
最後我們捐款完成後,贊助他們去比賽,最後學生有表演活動回饋給我們,學生很活潑,我覺得這個經驗很美好。
◆我以前60年代住在彰化,要去台中上大學,都要經過台化(已關),空氣很不好,公路局又一直走走到金勇勝鐵工廠(麻園頭溪)烏煙很多,我們年輕都笑稱"難怪叫"烏日"",假日的時候成功嶺就大塞車,以前要到台中都要6:00前過去,所以我對烏日的印象很不好。但現在烏日這地區卻像灰姑娘變貴婦人。
◆有人說烏日是因為河岸邊的野鳥很多,飛起來像"烏日"。
◆全台灣最老的黃蓮木(爛心木)在烏日高鐵站嗎?(作者:劉克襄說的) 。演講者回答: 這部份還需查證一下。
(演講者帶三本文史專書,贈送給三位現場朋友)
主持人:感謝大家分享很多烏日的小故事,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分享給大家,12/7晚上用家鄉記憶歌曲創作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