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10/18|徐芳筠

 

減燈,看見光

  • 講者 | 徐芳筠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 時間 | 2016/10/18(二)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日本大阪計畫打造夢幻的「光影水都」作為未來城市營造目標,新加坡則是已經在2010年舉辦亞洲第一個以永續發展為訴求的光藝術節來行銷城市。國際間的「光環境運動」已然發生,光影的輕建設已成為城市規劃的新顯學、城市競爭的軟實力,台灣不能缺席。2015年,聯合國倡議為「國際光之年」,呼籲世人關注用光科技促進更好的生活。

 

20世紀的我們只注重光的「量」,現在,則是到了重視「質」的關鍵時刻。如何以最低限度的輕建設讓生活及觀光環境變得更好? 由「保存」及「提升」取代過度的開發,是發展中必須存有的遠見。 「光」,可以是很好的媒介,它述說故事、營造氣氛,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光的概念運用在生活美學時,能將煩躁的心情穩定下來,也得以展現城市原有的特色內涵。藉由光的力量帶出地方真實的感動、改變的動力,看見台灣值得驕傲的文化特色。

 

五年以來在各地推動的【感光城市,點亮台灣】計畫,試圖從實用及功利思維擺脫出來,提倡有「感」 文化。重新看待【光】,在地文化價值及生活之美,回歸到人本的需求及舒適生活環境的期許。2013年夏末,台灣首座光之廟宇—台南風神廟,在眾所期待下點燈揭幕,這推動的過程當中有何挑戰? 其後推動恆春古城點亮計畫,揉合在地人文之美,開啟光影與古蹟的對話,執行三年多,又發生什麼驚喜? 點亮之處,早已是光,你看見了嗎? 邀請您一同來 【減燈,看見光】。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徐芳筠

她的藝術人生,有許多精彩與註解。從在紐約第五大道的畫廊上班族,香港國際蘇富比拍賣公司的中國瓷器專家,回到離開18年的台灣,獲選為雲門「流浪者計畫」在台灣流浪,重新認識故鄉。現擔任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致力於【感光城市。點亮台灣】計畫,以光爲媒介,點亮在地文化地標,找回台灣珍貴價值。從紐約到台灣,從藝術經紀到非營利教育推廣,此「少即是多」的減法哲學,也是徐芳筠旅外多年回歸故里後,切身的體會與轉變。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2010~迄今)

◆國際 Sotheby’s 蘇富比拍賣公司中國瓷器專家、中國與東南亞區副董事 (2008~2009)

◆紐約古董畫廊J. J. Lally&  Co. Oriental Art畫廊經理 (2000. ~2007)

◆紐約大學視覺藝術管理研究所 碩士

筆記分享

今天我們以黑暗迎接大家,大家是否感到緊張、害怕呢?

這其實是很臨時的主意,與主辦單位討論了該如何讓大家感受到「光」的差異,我們想關燈感受黑暗可能是最直接的方式。

-

光無所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對光最直接的了解是「開燈」、「關燈」、「日出」、「日落」,對「光」習以為常,沒有感覺。也因為如此才有了這一系列的「光」講座誕生。

◆◇◆◇◆◇◆◇◆◇◆

事實上,在我進基金會之前,並不知道「照明設計師」這個職業,也對「光」沒有任何想像。對光最印象深刻的記憶來自15年前的911事件,當時我正在紐約曼哈頓島工作,城市地標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就這麼消失了,帶走了3000多個生命,所有人都很難想像,震驚,心情也大受影響。過了幾天之後,世界貿易中心的遺址出現了兩道光束照置天際。讓大家深受感動,也才明白「光」原來不只是照亮,「光」的力量可以讓一群很害怕、很悲傷的人們受到鼓舞,相信這個城市能夠重新站起來,擁有希望。

-

很多人會說「美太抽象」、「我沒有美學的素養」或是「我不懂美」,但我們都曾經看過日出、看過壯麗的風景等等,會因為看見這些景色而感到感動,而這樣的感受就是一種「美」,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感受美的能力,只是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忘記了它。

 

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推廣「光影文化」,一開始很多人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台灣在做這樣事情的人也很少。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董事們認為美應該存在於生活當中,因此我們發起了一系列的的感光運動,以「光」為媒介點亮文化藝術,透過深入地方的點亮計畫,讓大家能在生活中豐富文化藝術的欣賞能力。

-

我們在台南找到一個小廟埕,具有故事性而且是台灣唯一一座的「風神廟」。但這樣的地方,連很多在地人都不知道。因此我們邀請了點亮紐約自由女神的照明大師周鍊來參與。一開始周鍊老師就指出示範光的地點要選在廟宇空間,因為對台南人來說廟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生老病死都跟廟宇有所關連。周鍊老師也說「光是要讓人感受、體會,不是強迫接受。」我們希望可以藉由點亮風神廟,讓人可以了解這個地方的人文生活與環境。因此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作訪談,聽聽在地意見領袖對於這樣的計畫有什麼樣的想法,接著為了讓大家更能了解和感受,進行了一個晚上的點亮示範,也發現大家對於這樣的方式很有感覺,進而進入下個階段「實現」,讓這樣的燈光變成永久的呈現。在這個案子中使用的燈光並不是酷炫的投影和聲光效果,而是用減法的方式來打燈,在我們介入這個廟埕的燈光之前,這裡只有一座很亮的路燈。我們從最基本的安全性考量的亮與不亮開始,再把氛圍打出來,讓這個空間變得有層次、神明的臉也變得溫柔,風神廟前的廣場變成像戶外客廳一樣溫暖。

-

而這件計畫執行之前我們與在地領袖風神廟總幹事溝通了很久,也找了很多的朋友一起來幫忙,讓對方得以理解與同意這個計畫。現在的人拜拜可能都是拜媽祖、拜菩薩和月老等等,但在以前交通仍然仰賴帆船的時期,最重要的神其實是風神,但隨著時代的演變拜風神爺的人越來越少,總幹事也因此感到惋惜。因此在這次點亮台南的計畫中,我們也利用了廟埕旁的小倉庫空間做了一個小小的展覽,告訴大家這個計畫的歷程,還有風神爺、接官亭等等的歷史故事以及價值。這次的計畫,因為光的凝聚力,找回人的悠閒和安靜,將人重新帶回來,這也是我們感光計畫的起點,讓計畫得以延續下去。

◆◇◆◇◆◇◆◇◆◇◆

很多人去過恆春墾丁,卻不知道恆春有一座古城。事實上墾丁與恆春市區只距離開車不到20分鐘的距離,而恆春擁有全台灣保存最完整、四座城門都保留下來的古城。小時候念歷史我們都曾念過牡丹社事件,大多數的人也都看過海角七號對恆春有點印象,但我們卻不了解恆春這個地方。因此2014年進行了一連串的在地座談、訪問,並邀請了台灣四位年輕的光影藝術家一同加入計畫,希望可以藉著感光計畫讓大家重新認識恆春。

-

在這次計畫中我們選擇了四個點並運用一些臨時的裝置讓大家能夠體驗光影,但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可以藉此認識這個小鎮。在夜間導覽漫步的過程中,導覽員與在地人對某些地方有著共同的回憶,或者一些經驗的交流,讓這座古城小鎮的脈絡、故事繼續延續下去。譬如說在恆春是因為種瓊麻使經濟起色,很多人因為瓊麻賺錢買了房子,恆春小鎮最繁榮的時候甚至有三間酒樓好幾間戲院。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美感跟公部門有很大的關係,而基金會也很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推廣可以帶給公部門、公務員一些觀念和想法,共同創建我們都相信的事情。除了今天所介紹的兩個計畫,基金會也持續推動了很多光影工作營,到很多地方去探索,這些活動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感光老師的引導讓我們發現城市中平常不會發現的角落,希望作為市民的我們能夠對這個城市有些想像和期待。這幾年我們去了很多地方也受到了很多縣市政府的邀請,除了推動工作營我們也做了許多示範案例,透過一些改善讓大家重新看見這些地方。以上這些是這幾年在做的事情分享給大家,今天的主題是「減燈,看見光」這也是我希望每一個人可以將這個主題帶回去思考的課題,我一直都認為光不需要很亮,一點點的光就能帶我們去很遠的地方,因為心中有光就能創造自己的經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