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12/20|柯智偉、林繼之

 

光影中生活

  • 講者 | 柯智偉 映築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繼之 玄水照明顧問

  • 時間 | 2016/12/20(二)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在「光」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講者將在艾波帶領大家感受不同的光品質,打開我們的感官,感受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光環境,理性地探討燈光對環境營造和生活行為的影響,以科學的角度了解光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引發思考光、人、環境的關係,透過分享空間照明的原理與基本原則,讓你在面對各種空間、環境照明時不再迷茫,進而有能力理解并控制效果。

-

為什麼一樣都是請設計師,我的店就是沒有人家的店有氣氛?

為什麼某間餐廳號稱告白求婚專用店?我的店也想這樣,該怎麼做?

為什麼別人看起來就是展示中心,我的只能叫攤位?

在家休息不舒適,家人關係緊張,難道真的是風水不好?

照明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心理狀態?

以上的問題,透過良好且適合的照明環境,都能為你帶來改善!

-

構成生命最重要三元素中,「光」居首位。可見光對生命的影響之大!白天的陽光養蘊著地球的生命,而夜晚的黑暗提供我們隱藏得以棲息,日夜的交替形成無限循環。拜科技所賜,「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取得,卻也使我們氾濫地使用著光,逐漸忽略「光」和「黑暗」的價值。

-

「光與生活」,本年度結束前必須要了解的知識之一,等你一起來探索!讓「光」提升你我生活環境的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柯智偉

奧克蘭大學生物醫學學士

昆士蘭科技大學照明設計碩士

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師

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師

 現任映築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兼任講師

筆記分享

《柯智偉開場》

大家可以猜猜看台灣用了多少能源運用在夜間的人造光上。美國大約是10%的能源,台灣則是比美國多了一些,大約13%的能源,但台灣不同的是,幾乎99%的能源都必須仰賴進口。台灣及美國甚至其他國家這幾年都在經歷更換LED燈具的過程,台灣各處陸陸續續都將路燈更換成LED燈,雖然節省了能源卻影響了生態,譬如LED路燈太亮所產生的光害造成稻米結穗延後,讓整片農田的稻米結穗時間不同。這個事件值得你我省思。

 

《為什麼要談光》

原始的人類仰賴著陽光,衍生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態。近代的人們則因為科技的進步,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生活型態,不須再追逐著太陽的時間工作。那麼現在的光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跟各位分享我前往法蘭克福參加燈光文化雙年展(Luminale)的經驗,義大利有廠商開發了「仿自然光的人造光源」,在展場中布置了天井窗再搭配使用仿自然光的人造光源,看起來就像陽光照射進室內的效果,技術的純熟度已經可以模擬出太陽光反射天空的微微藍色,雖然尚未能達到太陽視運動軌跡的光源變化,但仍然能期待未來能運用這樣的人造光造福終年無日照的地區與空間。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德國光源製造商歐司朗(OSRAM)將無人機與燈光結合,無人機會自動偵測人體,並跟隨人體移動給予光源,能運用在電力供給不便的地區以及救災等等。

 

回到台灣,我想分享一個讓我感到奇怪的經驗。我在誠品書店想尋找日本照明大師面出薰所撰寫的書籍「光.城市:不思議的世界城市光設計×影法則」,當我找遍了建築、室內設計的書櫃卻怎麼也找不到這本書,請店員協助後才發現這本書擺放的位子是「攝影」的書櫃。這讓我意識到台灣對於燈光、對照明設計的認知與定位還很模糊,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策劃「光」系列講座的原因之一。我是柯智偉,目前從事照明設計並兼任逢甲大學建築系的講師。我從小就喜愛繪畫,也期望自己長大成為建築師,但實際上我大學時期所學的專業為「生物醫學(Biomedical)」,雖然跟一開始的預期不同,但也因為如此現在我能夠在這裡跟大家談論照明燈光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光,對我們做了什麼?》

大家請看畫面上的這張照片,想想你看到了什麼?

畫面上的這張照片所提供的資訊大致分為三個種類,視覺影響(Visual Effects)、生理影響(Non-Visual Biological Effects)、情緒影響(Emotional Effects)。畫面中可以看見鐵椅、塌塌米、樹木等不同的材質,畫面中的人影拉得很斜很長,我們可以得知這是冬天的陽光,這些線索所透漏的資訊為視覺影響(Visual Effects)。從視覺上延伸照射照陽光後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我們會感覺到溫暖、覺得熱、覺得刺眼等,這些都是生理影響(Non-Visual Biological Effects)。接著我們會有情感上的連結,讓我們覺得這張照片很溫馨、很懷念等等,這就是燈光所產生的情緒影響(Emotional Effects)。

 

光是隱形的存在,我們無法看見光的粒子在真空的環境中行進,直到光觸碰到物質,光與物質間的吸收、反射、折射等等物理行為才能使我們看見光。也因為眼睛這個器官,讓我們得以看見,關於人類眼球的演進的部分我想分享一部影片給大家「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eye - Joshua Harvey(影片連結:https://goo.gl/160Qic)」。擅長捕捉光線的藝術流派「印象派」最有名的畫家為克勞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印象派時常外出作畫,觀察光線的動態以及氛圍並將光線充分表現在其畫作。莫內經過長達40年戶外作畫的經驗,雙眼長期暴露在強烈日照之下產生水晶體病變罹患白內障,視線變得模糊,色彩辨別能力也受到影響。因此,莫內晚年的畫作主色調由藍綠轉為紅、黃、紫等暖色調。

 

人類除了眼睛之外還有其他的感光器官,其中佔人體面積分布最廣的感光器官為「皮膚」。光的波長越長穿透力越強,如黃色、橘色、紅外線。光的波長越短穿透力越差,但能量較強較容易造成破壞,導致皮膚癌,如紫外線。在北歐的冬天會因為缺乏日照而影響情緒波動以及缺乏維他命D產生出名為「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的病症,也因此開發出許多光療的設備達到抗憂鬱以及補充日照的效果。此外,國內外的科學家也擅用不同長度的波長達到不同的效用,譬如實驗室運用藍光殺菌抗消炎,紅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與膠質的產生。

 

《光從哪裡來》

大自然的光幾乎都是由上往下照射,因此在建築或室內中創造頂部開口會形塑出精神上的象徵。而最原始得人造光「火」影響了人類演化史中最深層的記憶與感受,人類畏懼「火」也敬仰「火」,火保護人類抵抗野獸們的侵害、使人群聚、給予溫暖等感受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記憶。特定方向的光線能創造「指向性」,不必使用文字與告示也能帶領人前往目的地。而光線的方向除了功能性的指引也影響著「觀感」,畫面中所呈現的為各種角度的燈光打至人臉所產生的效果,各位可以試想在餐廳中用餐光線可以讓我們看得清楚菜單,讓食物看起來美味,但卻把人臉的光影打烏黑青紫是否有礙用餐?也許某些特定角度的燈光在人臉上產生的暗角與曝光不適合出現在餐廳這種場合,卻能充分的表現情緒與氛圍,這也是電影拍攝十分重要的技巧。我想跟各位分享台灣電影攝影師李屏賓拍攝電影「千禧漫波」的故事,劇中某個片段在夜店中拍攝,女主角舒淇吃著爆米花,但因為舒淇爆米花吃得太快讓李屏賓忍不住上前向舒淇表示「爆米花不要吃得太快,因為這是用來打光的道具。」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重要。餐廳為什麼大多使用白色的碗盤及桌巾?表示乾淨與整潔是其中一個原因,其二是光線打到桌巾與碗盤上會反射到人臉上,便能修飾臉部光線達到均勻與柔和的效果。若只有頂部光源從上往下打,臉部就會產生明顯的陰影,皺紋也會變得更加清晰,因此需要第二甚至第三光源輔助修飾人臉的光影分布。因此很多高級餐廳的天花板的光線較陰暗,或是採用多點光源向下投射,並不會使用強烈的單點光源向下投射,也是為了避免相同的情況發生。那麼為什麼有些餐廳喜歡使用黃光或是燭光呢?創造氛圍是其一,其二是為了讓臉色看起來較紅潤,這跟演色性有所關係,演色性是物體在光源下的感受與再太陽光下的感受的真實度百分比。因此我們要讓臉色紅潤需要紅光的投射,燭光就是非常好的紅光光源。其三,桌上放著燭火,坐在對面的對象眼睛也會因此反射出亮點讓眼睛更加有神。

 

最後跟大家分享全世界最長隧道的照明設計案例,這個全世界最長的隧道是挪威的洛達爾隧道(Laerdal Tunnel),全長24.5公里。台灣的雪山隧道僅12.9公里,開車通過必須花費40分鐘,通過落達爾隧道就必須花費雪山隧道的雙倍時間,在隧道這樣的單調空間中長時間開車容易使人精神渙散,因此在規劃的過程中設計團隊找了心理學家共同合作,故意在每六公里處設計了類似冰山洞穴的空間,讓隧道內的空間視覺有所轉換並搭配光線進行變化,以白光為基礎,藍光、黃光搭配變化。

 

《柯智偉結語》

我們期望燈光帶來什麼樣的未來呢?

2015年發生法國恐怖攻擊讓巴黎陷入最黑暗的一天,為表示哀悼世界各國皆在地標上打上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光,藉此我們可以得知燈光可以傳達訊號與信念。我們現在所學所得到的相關知識與資訊都來自西方,我們該如何建立屬於東方的燈光文化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如此才能突破照明設計發展窒礙難行的窘境。台灣即將面臨高齡化社會,面對高齡者老化的視覺,該如何調整燈光或藉由燈光的力量改善高齡者的生活環境呢?老化的視覺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不便?如瞳孔縮小造成反應變差、對焦的反應能力下降、眼球內的光散射增加、對明暗的適應能力下降、對藍光較不敏感、視覺清晰度下降以及視覺對比度下降等。種種的影響造成視覺能力變差,伴隨著行動能力降低,若因行動能力降低造成長時間處於室內,會缺乏自然光與自然的連結引發身心失調。我期望燈光的未來不再只是為人類照亮什麼,而是能述說故事、展現人文、賦予空間表情和調節生命節律。Lighting more than lighting.

 

《Human Factor in Lighting-a short introduction》

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是否有覺得今天的艾波跟以往不同?變得較有氣氛?

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氣氛」呢?我們的五感所擷取的各種資訊在進入大腦之前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及人生經驗,形成三種效應,「刪除(Deletion)」人們在看東西時都會自然地刪除一些訊息,譬如說開車開很快視線變窄造成容易看不見兩旁的人事物。設計者使用各種點綴或修飾方法強調空間的重點,並且隱藏較為不重要或者界面銜接處的做法,也是利用大腦容易因亮度變化而被引導視線的原理;「一般化(Generalization)」當人們進入一個空間後,大腦會根據以往的經驗與社會價值觀,自身的喜好自動歸類並傳遞訊息告訴你”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就是一般化。可視為我們利用燈光營造出的氛圍;「變形;曲解(Distortion)」這類似一種轉化的效應,利用在規劃上可以說我們在某個地方降低亮度等級或者變暗,自然人就會產生(這裡一定不重要)因此忽略的做法,比如隱藏的出入口不放燈,或者某個需要強調的地方特別的亮起來暗示重要性等。再譬如說我們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小孩子,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是以小孩子的姿態出現在父母的生活中,儘管我們長大了父母仍然會覺得我們是小孩子,這就是既定印象與曲解。

 

這三種大腦的效應影響著我們看待空間看待燈光的想法,接著我將帶領大家看幾個空間案例,首先與各位溝通一項原則「設計中所有的意圖與做法,背後必定抱持良善的動機」。所以今天我們不探討這些案例的好壞、對錯與美醜,我想探討的是這些設計想達成的「目的」為何。畫面中這張畫廊的照片有明顯的光線投射在畫作上,造成畫作上有一大塊清晰可見「亮點」。為什麼燈光會這樣打呢?可能設計者覺得要讓人看得更加清楚,或覺得空間不夠亮,想更清楚呈現畫作,於是把燈打在畫上。但他可能因此忽略空間的一致性、協調性與對比度。

 

畫面中這張圖呈現同一個空間中使用三種不同色溫的光源所產生的效果。白天從窗戶照進的陽光,容易讓牆面產生亮面與暗面這種高對比的效果。但若這是一個白天營業的輕食店或陽光咖啡館,使用色溫6000K的光源作為修飾,讓室內的陽光與人工光源更加柔和與均勻,也有助於空間主題的定調。色溫3000K以及2450K的光源則適合夕陽西下後使用,有助於空間氣氛與情調的營造。

 

照明對於人類是一種人性的需求,尤其是心理暗示以及喚醒的需求大於短暫視覺刺激。「佈局」這項設計策略便是以這項道理為基礎。譬如利用「一般化(Generalization)」的效應在空間的入口設計明亮的空間,大腦會先判斷這個空間明亮清晰,對這個空間的一開始會有較明亮大氣的感受。接著再走廊這類的過度空間光線設計較暗一些,會讓人的心理產生期待感,期待走廊之後的空間出現什麼特別的人事物,就像坐火車通過隧道後出現美麗的風景或是看電影時走過黑暗的走道後看見炫麗的電影畫面等經驗。因此,無論過程中想訴說什麼樣的故事,依循著佈局的原理所設計的燈光效果便不只是短暫的視覺刺激而是能讓人閱讀與感受設計師所傳達的故事空間。

 

《林繼之結語》

If not you,WHO? If not now,WHEN?如果不是你,那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我們在網路以及雜誌上看到很多的案例都是國外,為什麼不是台北不是台中呢?也許我們就差了那麼一點,我想與大家共勉,讓我們隨時隨地保持在「空」的狀態面對各種設計項目,才能創造不設限與真實的設計樣貌。

 

《現場燈具說明》※ 講座現場展示各式燈具,文字說明僅列幾項代表說明。

柯:現場後方布置了三個黃光投射燈,這三個投射燈雖然都是黃光但各有些許差異,第一與第二個投射燈的色溫同樣是2700K,不同之處為投射的角度不同,因此可以看到投射到牆上後產生的光暈長度不同。第三個投射燈所使用的燈泡則是常見的36K鹵素燈泡,因此對比前兩個投射燈的顏色也些許不同,它所產生的色溫大約3000K左右。

 

林:接著介紹RGB(R:紅色G:綠色B:藍色)三種色光的投射燈,但這三個投射燈並不是它本來就是RGB三種顏色,而是在投射燈上加裝有顏色的濾片所產生的效果。若將三種色光投射至同一點就會產生混光的效果而形成白光,但混光所形成的白光會因為光線自然地反射與折射緣故出現不同的顏色在光線邊緣,因此如果你需要白色光源我們仍然會建議你使用白色的光源,而不是使用混光所形成的白光,但這並不是說混光不好,這仍然是一種很有趣的燈光技巧,只是這樣的方法所產生的白光並不會形成純粹、乾淨的白光。

柯:另外,若在這三種色光前放置物品所產生的影子並不會形成黑色或是白色,而是個別出現RGB三種顏色的影子,這是因為有三個光源照著同一個物體,因而產生三個影子,影子的顏色則是受到這個光源顏色的影響。

 

林:我們現場示範使用燈光讓大家看看差異性。首先情境是在黑暗的環境中將燈光投射在門上,我先將光源集中投射在門鎖上,門鎖就變得很顯眼,這代表什麼意思呢?「燈光其實是一種相對性」,因為環境暗所以很容易在這之中看見亮的地方,我很容易在這個空間中找到開門的位子,也暗示著這個空間中有一個開口,因此我們並不需要在所有的場景都打上明亮的光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