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鄉里間的公共性出發

2016/04/22|陳書毅

 

  • 講者 | 陳書毅

  • 時間 | 2016/04/22(三)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在金門落地根生的里埕設計工坊 陳書毅+李秀秀,長期以來致力於金門現存的閩式建築進行田野調查研究、測繪等彙編工作,協助金門縣政府出版「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並總結了對於金門傳統合院空間的知識。過程中,藉由從事縣政府週邊景觀設施環境改造、建築設計教育等開始,一路走到珠山聚落再進到里院,最後在這樣有意思的聚落空間中定居並融入當地居民之中。此外,他們以「里院」入圍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令臺灣本島的設計環境中能看到另類的離島空間美學。

從他們所有的作品及著作中,可以瞭解設計過程中重視環境整合,且理性面對現有問題進而改善,還有就是有一顆能耐得了歷史建築測繪、研究、彙編的冗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孤獨與時間的「老靈魂」,陳書毅的外老內嫩的樣態及天真爛漫的搞笑性格,其實也說明了里院的設計觀,藉此作品,我們更加能理解在傳統中所孕藏的底藴及令人驚艷的創新能量。

本次將分享里埕設計方法在金門的設計經驗與近期的轉變:
一、現代民居的命題
二、動態改造的景觀建築 
三、浯洲藝文環境整備 
四、在地性的鄉土研究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陳書毅建築師

 

現任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專長為建築與景觀設計、住居環境研究、社區空間營造等,近年探索於閩南傳統民居的現代適居性課題,並積極推廣老屋改造活用的觀念。

2004年起自台北萬華遷居金門傳統聚落,以長期租賃的老屋為家和真實體驗場域。

2012年起完成珠山村自宅「里院」的改建設計,已成為地區保存制度上的討論案例,該處並榮獲2014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入圍。

2013年著述《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一書,獲選臺灣出版「1TOP 1—2013年度代表性圖書」、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03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學術性書刊第三名。

筆記分享

其實來艾波一趟,也是在問我自己我可以為各位帶來什麼?我是認為該如何「觸動」,就像是環境(建築)如何觸動人心?而每個建築設計者剛開始都會面臨到如何透過五感進行創作?
其中包括你怎麼去感受,也許是用你的身體用你的步伐去貼近,感受也是需要時間的。接著你會找到自己的信仰,你會對他批判、會知道有些地方的生活態度、怎麼建構該處生活的場所。

◆◇◆◇◆◇

《哈伯瑪斯之金門夢》
我平常會有一些隨筆畫,對照出自己某些特定的夢境,似乎可分析出個人主要的關懷課題。
其實公共性在歷史上面臨轉型進程,大眾消費和消費化對公共領域也產生了許多菁英化下的內在矛盾,這種形象光環,在台灣、離島群和閩南地域之間,到底應是如何看待?平民的公共領域的寄望是什麼?我也一直在反思,建築設計服務商業是必要的,但不是原罪,聚落觀光化要做到什麼程度。之前去桃米村訪問廖嘉展老師,我問他「這樣的觀光化對村子到底好不好?」他回答我「觀光化可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當然一定會受到資本主義的侵入和扶持,在這之間要達到一個平衡需要蠻多的思考和投入。

◆◇◆◇◆◇

《里院》
傳統的合院都會留下漸變的狀態,我希望做出新的意涵,但跟傳統有一些相連接,希望從歷史中找到創意,有了這些挑戰目標,會進一步發現這樣的事件跟命題。因為住了七年傳統合院有什麼樣的毛病跟好處我們都知道,你需要真實的介入才會發現問題(回答了學員捎來的演講前提問)。
一般人到金門都會說老房子漂亮、景觀絢麗,但激烈的事實是,長期住在裡面的阿婆會出來跟你說「不然你來住住看」,她們(無聲的使用者)確實反映住在裡面受到很多的牽制和實用性課題,像是非古蹟等級的民居卻不能使用經濟便利的現代材料、增改建的權力不再、修建後煥然一新地走味等。其實是在抗議一些事情。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保護制度
1. 危機:一個聚落中的民居採分三級保存,但比鄰景觀控制、未來發展區域規劃等不盡完整。導致單一住宅的機能不健全、常住意願低、適居性的疑慮
2. 心願:允許外觀仍為傳統但內部構造、空間機能可因應當代生活所需進行改造。當原傳統建築內之空間機能及設施設備符合當代所需。
3. 體驗:傳統閩南合院的適居性考驗。居住問題與限制:不當的修繕造成的空間悶熱,霧季潮氣及蟲蟻易入侵。格局僵化、地坪高層多、開口部窄小、設施設備植入不易等限制。而外來觀光客住個一兩天可能覺得很不錯,但這些適居性的問題需要透過長時間的居住才會知道。
4. 設計:在進行的事情實際上是一種修正的民居
a. 活用的合院格局
b. 調適的現代尺度
c. 緩溫的牆體構造
d. 控制採光、通風的居室
e. 透水與儲水的天井
f. 匠意保存的實踐途徑
g. 低科技的綠化與節能方法

2014 ADA新銳建築獎 / 2015老屋欣力
里院設計模式推廣,當前遇到的一些問題—ADA之後的再思考
(1)政策面:「原樣修復」的落伍法規未能與時俱進,消極地使審議制度精神喪失。因與公部門的拉鋸,某個時段上會有磨合。
(2)營造面:獎勵補助制度須因應而有補輟、更新作法,產生引領技術保存效果。
(3)使用面:民眾對修正設計易有片面認知,聚落風貌保護與居住權未能平衡。
古都基金會從全台800多個再生案例中選出15家「老屋欣力」作品,最後評選出金門「里院」與台南「衛屋茶室」獲得2015老屋欣力「典範賞」。

◆◇◆◇◆◇

《村衍舍》
「村衍舍」為表達古老藏風納氣的環境觀,具有傳統聚落生活的延續和閩南文化的社區居家感,並有合宜的經濟負擔。在面對碎化的農地分佈狀況下,提出「舊村衍生出新村」的概念,藉以分散現階段向城鎮集中的開發壓力,並避免單一農地與孤宅的地景,更可減少單一指向的公共設施投入。

◆◇◆◇◆◇

《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
測繪書圖對於傳統建築的保護工作是首要的,該書利用圖學方法來傳達其建築思維、空間體系、建築構件,以及人文裝飾間的準確尺度關係,針對金門縣歷史建築名單中原真性較高者,進行狀況普查、專例詳細測繪與圖像解析。將有利於老建築的未來地域設計資料、整合研究、保存維護與再生方法。

◆◇◆◇◆◇

《小結》
個人的金門進行式的心得(1)「老價值的重整與建立」,是為集體記憶、傳統技藝的生活重構過程;(2)「超越與想像」有時候遇到不一樣的媒合就會產生新的火花;(3)「公共性新生命」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需要一些新看法,試著把衍生的生命給誘發出來,最後是(4)「起厝的感動」這是最原始的設計產出特徵,也是調適上的階段成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