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02/25|楊宏祥

酒廠遺址轉生術 台中文創園區的活化經驗

  • 講者 | 楊宏祥

  • 時間 | 2016/02/25(四) 19:00~21:00

  • 地點 | APPLE UNION艾波學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中路二段59號1F

  • 電話 | 04-22529721

2016第一季建築小聚場
「從舊接新」-台灣當下舊建築再利用觀點及案例分享

策劃人:楊宏祥

「從舊接新」是艾波學院在105年建築小聚場的第一季主軸,主要是在探討與分享舊建築活化成為當代建築空間設計的內涵,邀請三位建築家在面對充滿歷史脈絡的老建築,如何在同時面對記憶情感與現代生活之間,公部門與社區民眾之間,賦予最適宜的空間計畫與活化內容,最後藉由分享各個案例之構成性和參與性的手法,以及從社會性、公共性出發產生新美學的可能性,甚至進一步成為一門值得討論並且反覆辯證的空間顯學。

 

-----------------------------------------------------------------------

【2月建築小聚場】

時間:02/25(四)19:00-21:00
講者:楊宏祥建築師
講題:酒廠遺址轉生術 台中文創園區的活化經驗
費用:現場收費$200
活動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au43

 

▌台灣於日治時期所留下的巨尺度工業遺址,是過去我們糖廠、菸酒工廠所支撐民生經濟的產業,因為面臨全球化衝擊及經營模式的改變,導致部分地區的生產廠房停止運作或閒置,尤其是場域及機具閒置狀態會直接影響都市的發展,其中關鍵的部分,是基地內舊建築物之保存再利用課題及如何兼具開創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也是文化部列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現今可以看到幾個已開發的園區,例如華山文創園區、松菸文創園區等,對於文創產業的定義與發展多有保存與創新的競合問題。

面臨酒廠工業遺址的轉型,台中文創園區(原台灣菸酒公賣局台中舊酒廠)在保存修復及再利用之發展歷程中,定位為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DA center),由文化部主導並邀集國內專家學者及建築師,歷經約10年的時間進而構築出新型態文創基地。藉由本次演說,將針對整體計畫、國外設計中心網結聯盟、舊空間新化設計及關鍵契機逐一說明,並討論單棟建築作品嫁接了什麼舊的味道跟創造了什麼新的味道,以及機能的延續或移轉順暢與否,進一步從program的協商機制、工業空間美感來討論,最後,邀請與會者一起討論台中文創園區(TADA center)下階段再創新之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關於講者】__________________

楊宏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技士
103年建築師專業技師考試及格
東海大學建築設計學博士班

筆記分享

台中人,你知道/拜訪過這裡嗎?
「台中文創園區」,一個努力成長著的文化發展園區,十年來,一點一滴地漸漸茁壯,雖然緩慢,每一步卻都踏得實在、深沈,或許這樣的緩慢,反而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及發展性,就像一個不斷變動的有機體,用時間醞釀出了一些珍貴、不可磨滅的痕跡,有時間的話,這裏是一個很值得來探訪的地方,除了定期舉辦著各樣展覽,也有文創設計點、音樂展演空間—TADA方舟,即使錯過這些活動
,園區內的歷史建築物—台中舊酒廠,本身即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單純地看看建築物,也是挺好的選擇。
昨天(2/25)我們邀請到參與台中文創園區十年來發展、修復過程的楊宏祥建築師,來與大家聊聊,以下是筆記內容:

◆ ◇ ◆ ◇ ◆ ◇

・來談談什麼是文創?
藝術文化+科學技術—〉產業升級
台灣人怎麼做文創,都會變成一種商業行為,一直思考怎樣才能「賺錢」,反而沒有一個很深的文化。這是我們很需要思考的,我認為文創最重要的其實是背後的那些原鄉文化、生活的本質性等等。
・文化創意的法國
在法國,眾多時尚、藝術、美學⋯⋯等等,皆融入在生活中,大多是由太陽王路易十四所創,包括他所居住的凡爾賽宮,也都是富麗堂皇。
我們熟知的香檳文化、米其淋美食,也皆是由法國人所創。
甚至咖啡文化也是從法國人開始,才發展成為一種享受,在這之前都是商人或權貴大喝的。
總歸來說,追求生活的品質、美感,每一天都自然而然的在法國發生著。

◆ ◇ ◆ ◇ ◆ ◇

・由國外案例來看看 文化創意類—設計中心

我們去國外參訪了許多案例,有以下幾個:
A|Vitra design museum(位於德國)
一個傳統生產椅子的設計公司,不只做傢俱,也辦主題展覽、工作營、做出版。 該公司找了世界知名建築師規劃整個園區,包括Frank O.gehry 、Alvero Siza、Zaha Hadid 、Tadao Ando、Herzog de Muron 等普立茲克獎得主設計,建築群本體便像一個集結當代建築設計精華的展示。
Vitra找來各個國際知名的建築師為他們做設計,其實便是為了打響名號,這兒也搜集了世界知名的椅子作品,一千多張,皆放在檔案庫中,
並且定期辦很前衛的藝術展。
他們會把自己設計的椅子當成藝術品展覽,甚至買得到縮小版的椅子,作為紀念品,都相當精緻。
從參訪這個案例的過程,我們看到他們怎麼透過文化、設計、藝術,與自己的產業結合。
B|Barcelona Pavilion(位於西班牙)
這個館原本在德國,二次大戰被轟掉以後,便按照原本樣貌移植到西班牙的巴賽隆納。
由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設計,建築作品中每一個細部都歎為觀止,位居其中的基金會定期舉辦歐洲建築大獎的評選,也奠定在歐洲建築專業的角色,並向全世界推廣歐洲的好建築。
C|Alvar Aalto Acdemy
Alvar Aalto中心是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以前的住家結合市務所功能,目前為該基金會使用,裡面搜集了Aalto的所有作品,有完整的創作歸檔功能,這裏像是一個資料庫,雖是一個小機構,但是非常強大,將所有屬於芬蘭在地建築地域文化產出保存得相當好。
D|Netherlans Architecture Institute(NAI位於荷蘭)
我覺得NAI這裡對我們臺灣而言是一個很好的model,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基金會,部分有國家監督及補助,但是個很自由的編制,主要在蒐整、推廣荷蘭的建築文化。
這個建築中心位處博物館園區內,有開放的綠帶,經由一座橋進入該建築物的大廳lobby。後方連接一條長長的檔案庫,館內很活潑的展示著一些建築案例,也提供空間給藝術家佈展。荷蘭是把荷蘭的建築當成一種文創產業來推廣,所以很多人都買單。
從歐洲考察回來以後,心中有相當多的想法。
但是,當時文化部對於五大園區,例如台中文創園區、台北華山園區的定位還在摸索。

◆ ◇ ◆ ◇ ◆ ◇

其他參訪學習案例:
・北京798藝術園區
位於北京郊區的舊電子工業區,是共產黨的兵工廠,去過大陸便會知道,大陸的發展很快速,因此會看到那兒有一些藝術園區發展得很劇烈,但是真的有文化在裡面嗎?這是值得思考的議題。這裏開放了不同的倉庫,讓藝術家進駐,挑戰舊有的倉庫造型。園區內保存得蠻完整的,並沒有拆掉舊有的面貌,我覺得這個挺好的。但我看到有好幾十家都是在賣藝術品的,而且都挺商業化的,然而早期在園區創作的藝術家卻已經不在那裡了,原本那種充滿創造力的擾動,似乎漸漸弱掉了。
回來以後,我也在想,台中文創園區要做成這樣嗎?藝術家或設計者會來進駐嗎?
・工業建築遺產活化再利用核心議題 三要素
1.都市發展機制〉2.歷史建築修復內涵〉3.再利用的軟實力策略(最難!)
・台中文創園區定位與特色
在臺灣通常看到政府在執行政策的習慣,就是希望「很快的」得到一個答案,要有個亮點的成績,但是對於開創文化創意園區這件事其實是需要時間醞釀的,很多有價值得事物不是立即就可以呈現出來。
剛進駐的時候,許多舊有倉庫的木桁架其實都保存得蠻完整的,讓我們之後修復的過程,壓縮了一部分的成本。以前酒廠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圈,所以有自己的餐廳跟育樂空間,還有醫護室⋯⋯等,很人性化。 也有自己的木工坊,家具、木製品,也都自己製造。鍋爐室則是酒廠的心臟,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磚造建築。
那個時代,產業原料都是靠火車運送,所以糖廠、酒廠一定離火車站很近,於是酒廠便依鐵路而生,位於現在的位址。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回頭看看台北城,也會覺得都市規劃上,挺雷同的。
・舊酒廠裡面每一棟建築的building type都不太一樣,各自有各自的風貌。
靠復興路三段是主要商業機能區(包含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設計點、TADA方舟),中間區域則是展演區,民眾可以上網申請展期,政府其實只酌收基本的費用,靠信義南街處則是酒文化館,鍋爐室也在這兒,鍋爐室現在是洪易藝術家進駐展覽中。有一區則是文化資產局行政辦公室。 以標租的方式提供相關領域的團隊進駐

◆ ◇ ◆ ◇ ◆ ◇

・新與舊的設計方法,我自己歸納為四種類型
1.原貌保存|2.部分改變|3.部分保存|4.新舊並置
以下來介紹園區內的各個建築:
・B03 Gallery
藝文展覽館,也有資訊中心,定期舉辦申請類展覽。
・B05 小禮堂
回字形廊的設計,是整個酒廠最日式的木造建築。作為小型講演及展覽空間使用。
・木工坊
已經修復完成,檯面也都保留著,曾經讓建築師進駐兩年,從事木作教學,目前也在邀集相關文創單位進駐。
・B07 鍋爐室
園區中清水磚立面最漂亮的一棟,屋頂用金屬材質修復。對於修復這件事,大家都各有想法,有些人保守,有些人認為可以勇於接受新材料。
・B08 台中酒莊
是菸酒公賣局,與台中文創園區合作的展示空間,期望將酒的文化置入,延續原本酒廠的意涵。
・B09 五連棟展覽館
原為米酒成品倉庫及半製品儲酒庫,現作為展演空間。
空間上就是一條一條的,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整體來說,是很好使用的空間。
・B10 杜康草堂
原為酒廠宿舍,現在為工作人員的休閒空間。
・B11 國際展演館
原為花雕酒、黃酒原料倉庫,為園區挑高最高之多功能展場,空間感極佳。酒廠的機具仍有保留下來。
・R05 倉庫
原為氣罐室。
・R06 酒文化館
舊有大酒桶保留10顆,高度超過一層樓高,目前是酒文化展示館,可以看到酒釀造的真實過程。・R08 音樂排練室
原為儲酒倉庫,開放音樂人的進駐。
・R09 文資局辦公室
原為儲酒室。
・R10
原為廠長辦公室及實驗室,目前為台中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使用。
・R12 設計工坊
可以開放給文創產業者進駐,是園區相當重要的培育計畫,將來可以成為產學界的聯繫平台,也可以替園區帶來新的契機。
・園區景觀
由邱文傑建築師規劃。
覺得園區最缺乏的就是平整大範圍的廣場、植栽,以及一些基礎設施(例如供電線路),只要是歷史建築,便會在周邊有彷彿建築物影子的深色鋪面。
・設計圖書館
由廖偉立建築師規劃設計,建築物空間裏面有設計類西文書、期刊、及臺灣當代建築展等使用提供。
・R04願景館
由楊家凱建築師規劃設計,本案獲得2015建築師獎佳作。
・核心價值
作|展|育|藏|匯

◆ ◇ ◆ ◇ ◆ ◇

最後,楊宏祥建築師與來艾波聽演講的朋友們有一些想法上的交流,許多人認為這個園區其實很珍貴,只是拜訪過它、認識它的人實在與它擁有的價值不成比例,實在有些可惜。希望在未來,能夠透過演講、教育合作,更多的推廣這個美好的地方,也期盼有一天,台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提供給在地的學生、設計者、藝術家更好的平台,有更大的能量去推廣文化活動,讓我們不需要再跑到遙遠的城市,去體驗那些本該發生在生活周遭的事情。其實,未來不只是台中文創園區有更多需要挑戰的目標,台中的市民,也可以起而行,以行動來支持這個園區的發展,每一個踏入園區的人們,其實都給予這個園區更多的擾動、更多的可能性。​

bottom of page